「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未曾想到的。」

黃安倫,現代中國聖樂作曲家,創作許多撼動人心的聖樂。如詩篇150、聖樂大合唱「大衛之詩」、「啟示錄」合唱曲,將小敏詩歌譜成合唱及管絃樂編曲(註1)及紀錄片「十字架」的作曲、配樂等,都是他所寫出的動人篇章。但他提到自己的作品,謙卑的說那是來自上帝,而他只是上帝手中的一枝筆。

黃安倫生於一九四九年。父親黃飛立是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指揮家,放棄在美國的大好前程,回到祖國參與籌建中央音樂學院;母親在學生時代就曾指揮過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註2),音樂造詣也相當深厚。

三歲時,黃安倫第一次聽到父親帶回黑膠唱片裡的音樂,唱片裡播放的是德國作曲家巴赫(J.S. Bach)所作「布蘭登堡協奏曲」,小小的黃安倫驚奇的望著看不見的音樂,深深被吸引…。

我們知道,巴赫所寫的每一顆音符都是為了榮耀上帝(註3),巴赫音樂中流露出的安定與喜悅,全然是上帝奇妙作為。上帝讓黃安倫在三歲時與音樂的第一次接觸,遇見巴赫,並成為他對音樂追尋的目標,必然有祂的帶領與計畫。

當然,黃安倫自小就顯露無比的音樂才華,但最初卻只把鋼琴當作一個大型玩具,也曾經討厭音樂,甚至被老師認為是問題學生。但在父親同意他可以離開音樂時,他卻驚慌地發現自己原來對音樂有很深的情感。並在考上音樂學院附屬中學時,在志願表上寫下要將一生獻給音樂的字句。

西方音樂開啟了黃安倫的音樂路,其中最使他感動的是所謂3B的作品,除了巴赫(Bach),還有貝多芬(Beethoven)及布拉姆斯(Brahms)。在他們音樂中都有一股力量,不知是甚麼,但這力量卻使黃安倫感受到一種聖潔的美,在這樣的音樂光輝中,常常被感動的落淚。

這無形的力量深深的影響黃安倫的作曲。直到多年後,在加拿大多倫多,黃安倫受邀到一間華人教會聚會時,他才明白,那股神秘的力量是來自上帝。祂是一切的源頭,是上帝的愛與救恩使那音樂中有滿滿的讚美,歡欣與安慰。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