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輩跟我說:「我們年輕時,聽也沒聽過什麼叫『憂鬱症』,怎麼現在東一個、西一個,不分年齡身份都在流行憂鬱症,好像打個噴嚏、打個盹醒來,隨時都可得憂鬱症…」她急著一股腦兒地說出心中對「憂鬱」的不安,和對這「流行」風的困惑。

於是,我順勢進入近年來的心理洪流裡,想它一想「流行」與「憂鬱」。

「流行」指著是一股潮流,風氣或是被眾人所崇尚遵循的驅動力,很抽象,但是卻以非常具體的形式影響著每個年代,每個領域,和每個層級的生活意識型態。

圖片

就像一隻比聽筒大一點的大哥大剛出來時,有人提著,有人掛在褲帶上,走在路上,好不威風,就是有人愛現左右掛它二隻,也是沒有人說土或俗氣。因為那是我們所處年代的「流行」。後來有心之士創意開發出手機,使得這股「流行」之風繾綣天地,襲及全球男女老幼。

現在人手一機,路上、車上等公共場合,老少的胸前或皮包裡無不鈴聲四起。而這現象無人以為怪,因為這是我們所處年代的「流行」。

一般人好像給「流行」一份特權和不理性的寵愛,視它為可敬可愛且可學習,因此,它的驅動力,更是無人能擋,且趨之若鶩,令人不必佇足而視,沉思而辨。其實,流行並沒有對錯,它帶給生活多樣的色彩和張力,只是想著當「憂鬱症」遇見「流行」時,那怎了得。

到目前為止醫學或心理面向對「憂鬱症」的診斷都有不同面向的說法,而到底是不是得了憂鬱症或是有著憂鬱症癥狀的其他心理疾病,這些都是需要倚賴專業醫生的診斷,病人誠實的自我察覺加上家人共同提供資訊一起取得究竟,才能對症下藥,在合適的醫療或心療下,縮短身心煎熬恢復健康。

因此,最不宜見有心情低落,心神不寧或自卑退縮等情緒出現時,就大喊著得了「流行」病「憂鬱症」。

曾有這麼一個有趣真實的笑話:朋友阿成好長一段時間失去昔日樂觀隨和的生活態度,眾人竊竊私語懷疑他得了讓人了無生趣的憂鬱症,這時,在我們當中的小精靈安妮說話了:「不對,不對,阿成對存錢和找怎樣的女孩成家,還常存著信望愛呢!」,在大家笑成一團的不久後,有一天阿成在小組愛的保証裡分享出心中的沈重。於是大家嘖嘖稱奇安妮的天真玩笑裡的智慧。

那麼到底如何才是憂鬱症?就醫學而言,也許是一種腦部化學傳達物質或是內分泌不平衡所導致的生因性的憂鬱症。

就心因性說,也許是一個人,生性完美又習慣以偏蓋全解萬事,加上成長中充滿了失落與創傷,不幸的是成長路上又未遇見轉機或資源,使得痛苦如滴水成河而決堤,把整個人沖進憂鬱泥沼,使得一個人的靈魂體,沉向死蔭幽谷。

憂鬱症,它牽扯出內外在的疾病,掉轉一個人的正常思維,違反了人類避苦就樂的本能,使人陷在無趣、無望、無助和充滿罪惡感的深淵,甚至想著了結生命。

若以這樣初探憂鬱症面貌,可知,它不只違反生存本能,它還忤逆了上帝在創世記所記載的,人之存在「甚好」的旨意,即使人因為荒謬生命而有的罪惡感,至終也是引人謙卑尋求救贖,而不是了斷餘生。

因此,無論從什麼角度論憂鬱症,它的毀滅性,絕對不可讓它成為流行時尚或被學習和模仿。 不容憂鬱症被流行,不容它被學習和模仿,不表示需要懷著敵意或排斥的態度對待憂鬱症的症狀或得憂鬱症的人,而是要視它如渴望被銀 纏繞,紅毯舖陳迎接的新娘,挨挨蹭蹭而至要愛的小孩,或是勢如滾滾清澈洪河要你相溶認同的青年。要像對待早產兒一樣,請專業醫生診療,在確知無生理危機或感染後,以愛扶育,以理調教,半扶半推進入正常生活到茁壯成熟。

呼籲別跟流行學憂鬱,其實是怕少許人不在專業的診斷下,把情緒迷?裡的景色一並命名為「憂鬱症」,而錯失真正身心該就醫或成長的契機。期待的是,提倡大家修得快樂學分,練習情緒管理DIY,保養自己的情緒世界,同時也可以適當的陪伴陷在情緒迷宮裡的親友。

在未來幾期的快樂學分裡,將與讀者分享,自助保養情緒和陪走一段情緒路的藝術,過一個自助助人的快樂生活。


(「快樂送到家」林凱沁主持 每周五08:00-09: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