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扭的橢圓形Ⅳ

  今年夏天,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舉辦了一個深刻動人,又逸趣橫生的藝術大展—「理察.塞拉四十年雕塑展(Richard Serra Sculpture: Forty Years)」。

  展覽的規模十分龐大,包含了美術館面積廣闊的六樓、二樓、與一樓的雕塑花園。是現代美術館,為讚揚這位自六、七O年代迄今,一直活躍於國際藝壇的重量級藝術大師,所精心策劃的巨型回顧展。

  

  展覽是從六樓揭開序幕的,六樓的展廳中呈現了塞拉年輕時期,剛在藝術舞台上嶄露頭角時,充滿創意的力作,此時藝術家運用了許多非傳統的媒材來創作,例如:鉛板、霓虹燈、纖維玻璃、與耐高溫、防風雨的橡膠…等等各種意想不到的材質。而其作品更跳脫出傳統的界限,極具實驗性,件件都挑戰著雕塑的定義。

  在一九七四~七五年「同樣明顯的輪廓(The equally bold Delineator)」中,就可看出藝術家超越傳統的創作能力。這件作品是將兩塊大小相同的大型鋼板,分別裝置在天花板和地板上,如此的設計,讓天花板和地板之間產生了對話,也將觀眾,自然地包含進作品所形成的空間裡。

  藝術家想要的,是用作品來雕塑空間,同時也與觀眾建立起互動的關係;而不再如傳統的雕塑般,靜靜地掛在牆上,讓人站在一旁欣賞罷了。



  九○年代以來,塞拉進一步將他的雕塑空間,以及讓作品與環境和觀眾產生互動的概念延伸發展,創作成大型的作品。「橫切面 II(Intersection II(1992-93)」和「旋扭的橢圓形 IV(Torqued Ellipse IV(1999)」,就是極具代表性的傑作,這次都被安排在一樓的雕塑花園中展示,引起極大的回響。其中「旋扭的橢圓形 IV」,是一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塞拉在這系列的作品中,將鋼板扭轉、斜傾,直到整個雕塑達到他要的形狀。從遠處看,「旋扭的橢圓形 IV」,是一座巨大簡潔的圓柱型雕塑。深褐色的橢圓柱,略呈斜曲而完美的線條。

  繞而觀之,觀眾可從圓柱的起點和終點間,發現一條狹長的縫隙,從縫中走進雕塑內,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由鋼板牆所環繞的小世界中,這個與世隔絕的空間,底部是橢圓形的,鋼板順著橢圓的造型,旋曲而上,到頂端時,橢圓的走向則與基底完全相反,人們的目光隨著鋼板的線條流動向上,越過陽光映照

的牆頭,停駐在蔚藍的天空中。夏季的微風,將平和的空氣吹進來,令人在喧囂的鬧世中,得享一方靜謐的空間。藝術家在此以純淨的幾何造型來形塑空間,而人們則在這單純的空間裡,與之共鳴那原初的力量。

  創世記一開始,描述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時,說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也許,就是因為空無模糊是宇宙原初的樣子,因此有靈的人類,在內蘊的知覺情感上,自然潛藏著對抽象事物好奇與追尋的傾向。上帝創造世界,從無到有、各從其類,而萬事萬物又在造物者


的宇宙中,統合歸宗。這與人類文明,由原始而先進,簡單而複雜,再由繁複到井然有序的發展軌跡,是和拍呼應,不謀而合的。

  人類藝術的發展,似也循相彷的軌跡而行。自古以來,各地的視覺藝術,都是從單純的幾何符號出發,之後漸漸模仿真實物象,在攀登至寫實的巔峰後,又重新燃起對幾何、抽象、與象徵概念的渴慕。也就是說,當人們充分掌握了事物的外形後,即感知到追求內在的本質與真理,其實是更勝於表象呈現的。

  當代的藝術家們,竭力地在作品中,探討事物、人類、社會的結構、心理、精神…等各層面的關係與議題,即歸因於此。大師理察.塞拉,運用線條簡明的雕塑,架構出清澄純淨的空間,令人沈浸其中,展開心靈與藝術的對話,正可為上述現象做美妙的詮釋。

(「與聖經有約—藝術特區」李大蕙主持,每週五20:30-21: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