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故事]

 

你喝的水,乾淨嗎?

細說從頭-

水自然淨化的故事

 

>應靜怡 環工碩士、「聽台灣水的故事」節目製作主持

 

隨著經濟及健康概念提昇,人們開始注重「喝水」,不只喝乾淨的水,更瘋所謂的「天然水」、礦泉水,甚至無菌水、逆滲透水、生機水、高氧水、海洋深層水、竹炭水,到底這些對健康是加分,或是無謂的花費?

乾淨水定義各有不同

喝什麼水最健康?答案很簡單,就是乾淨的水。乾淨,不光指大腸桿菌無超標,還指沒有其他污染。不過,專家定義「乾淨的水」,是依照不同使用需求而訂定水質標準。例如,工業用水與飲用水標準不同,飲料廠與製鞋廠的用水標準也不同。是否需要達到無菌程度,得依照使用目的來判斷。

一般飲用水不可能也無必要完全無菌,只要符合飲用水標準即可。台灣人習慣把水煮沸來喝,是多一層保障,只是加熱煮沸不見得能去除重金屬或環境荷爾蒙藥物等等污染,所以要注意水的來源,以及水管狀況。有些物質在水中是看不見的,即使水色透明,不代表純淨,要通過檢測才能飲用,最好不要喝來路不明的水。

大自然無法完全淨化人為污染

不少水源被污染,令人望而生畏。自然環境也「不習慣」這些人為污染,過去能夠以自然淨化的方式得到乾淨的水,現今卻很困難。加上台灣地狹人稠,過度開發,想要恢復自然機制,挑戰就更大了。

然而希望還在,有少數地方,例如:宜蘭平原,專家學者發現了能夠自然除臭的水圳。另外一些溪流,如:牛稠溪、八掌溪、社子溪…,自然淨化的狀況各有不同的挑戰,對於這些資訊,我們是否理解它對人們的重要,並真心願意去瞭解?

濕地讓水自然淨化

關心台灣生態環境的人士,向來盡心盡力維護著濕地,經常與人分享自然淨化的水故事,期望能將這個理念傳遞出去,喚醒更多人來關懷維護。雖然自然淨化是在許多水體中進行著,但就台灣人的認知,自然淨化最有名的就屬濕地,其中的植物(如:布袋蓮、水草)與生物(如:微生物、魚群),都同時扮演著水的自然淨化的重要角色。

在濕地生長的野菜,當地人會去採收來食用,但是其他人是否敢吃?在早先的日子,人們可以放心的隨手採摘「溝渠」旁的空心菜、野薑花,然而在多年之後,與大自然同生共存中,現代人錯失了什麼?

自然凈水概念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有的鄉親習慣取用山泉水,認為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生活一部份,這習慣關係到老祖宗自古以來延續至今的古老智慧,理解「自然淨化」中人與環境的狀況。然而年輕世代對於山泉水存著合理的疑慮,使得古老取水的智慧面臨斷層,對於土地與水源不再熟悉,代代相傳的水故事不再傳承下去。

許多人覺得可惜,並且發現我們要更多關心水環境、水歷史、水文化,不能只用「人工」去淨水或對待大自然。

親水更要愛水

現今人們希望多一些休閒,於是多方推廣「親水」理念,然而在水的自然淨化過程中,極有可能產生人們不喜歡的異味和景象,因此大家期望盡速將水以人工方式淨化。

不過在人與大自然的相處中,也需要學習瞭解大自然有時要與人保持距離,有時「愛水」就好,不一定硬要「親水」,適度的距離,反而各有好處。

大自然還有一種核心條件是「時間」,許多的自然反應需要時間來完成,例如有人會將水靜置一段時間,讓加在水中的氯自然揮發掉。

總而言之,人們必須學習,還給大自然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不只在水的自然淨化這件事上,並且要從內心懂得去延續先人的自然法則智慧,尊重水環境,瞭解水歷史,保存水故事,這將帶給自己和後代子孫更多更好的生存利機。

 

章內容由國際水利環境學院提供,欲瞭解更多內容請聽,游進裕、應靜怡主持,每週六0905-1000播出的【聽台灣水的故事】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