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愛。家庭

 

自律聰明重要

專訪『未來Family』主編 王惠英

 

>編輯室 整理

 

「教導紀律,不應是控制你的小孩,而是教他們控制自己。」現居美國的心理治療師艾美.莫林(Amy Morin)在〈教小孩自律的重要性〉一文中談到,自律的孩子更有能力面對人生的挑戰、管理壓力,即使爸媽不在身邊,也會做出健康的選擇。

美國賓州大學一項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研究顯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紐西蘭的「丹尼登(Dunedin)跨領域健康發展研究」指出,從小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在健康、財富、工作等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呼應了知名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棉花糖實驗」。

什麼是自律?一般人可能聯想到自我控制、意志力、勤勉審慎、自我覺察與調節、負責任等特質。但所謂的自律,不只是循規蹈矩或照章行事,而是能夠延緩一時的滿足,做出好的選擇。

王惠英主編分享友緣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陳奕安所提出的,一個人是否具備自律的能力,可從下列三個層面來看:

1.     在生活上能否自理及獨立。

2.     是否能調節自己的情緒、想法及行為,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3.     是否考量到自己與他人、環境的關係及互動,不會過度影響別人。

王惠英主編說:「自律從小即可教導,從幼兒時教導能克制自己不插嘴、不插隊、不過度自我中心等,父母教養也是關鍵,少子化的時代,教養界線需要拿捏,像是在公共場合,孩子大聲喧嘩吵鬧奔跑,都需要父母管教,讓孩子學習自我控制不影響他人。」別於有些給孩子過度自由的家長,還有另外一種是過於嚴格,反而剝奪了孩子思考判斷、如何自我控制的機會。

孩子成長過程,分為嬰幼兒時期的『無慮』、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時的『他律』、到小學中高年級起開始『自律』,各個階段父母要扮演的角色都不同,但從小建立規範以及最重要的『身教』都是養成孩子自律的關鍵。

孩子能夠自律,根據多項國際研究指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學業表現、事業成就、健康情形等,然而自律的人,可以擁有較美好的人生。

 

本文整理自文雅怜主持,每週三至四 16:05-17:00播出的「愛在一起」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