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光。職場

人生最苦的和最甜的,都是內心的孤單

 

為愛品嚐人生「孤味」

專訪導演 許承傑

 

如果不能夠學以致用,就是浪費所學嗎?

如果學生時期鑽研的科系和未來從事的行業八竿子打不著,就會比專業出身的人要差嗎?

電影夢的信念

2020年榮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入圍熱門片《孤味》的導演許承傑,用他第一部以劇情長片打造的亮眼成績單,向所有人證明,學界與業界間的連結,並非一翻兩瞪眼的連鎖關係。

台灣新興導演許承傑,曾就讀清華大學工科系,在大學畢業後因為想朝著影視夢追逐而到過動畫公司當短時間的編劇,而後又於誠品書店總公司擔任董事長吳清友的秘書,並憑藉著吳清友的推薦信,被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錄取,才正式開啟了他在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電影《孤味》的製片陳郁佳也非科班出生,她曾就讀台灣大學財金系,並在畢業後進入金融圈打滾了好些時間,但因為受影視影響很大,為了追尋對影視產業的興趣,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而走進追夢的大門。

兩位滿腹經綸的『非典型』電影人,在剛開始成為一個電影團隊的時候,也歷經為時的不短的磨合期,但因著深愛電影,每一段摩擦都昇華成彼此緊密的合作默契;每一階段親身的參與,也讓兩位才華洋溢的年輕人,證明了科系與職業即使背道而馳也能擁有一片天,最難能可貴的是信念!

電影《孤味》是改編自許承傑導演外婆的親身故事,從小就和外婆非常親近的導演,在得知外婆過世的噩耗後就決定拍攝一部關於她,也是在不同輪廓下卻有著相似生命經歷中她、她、她一生的故事。一場枕邊人的葬禮,被丈夫背叛、孤獨了大半輩子的妻子,卻被迫必須和另一名除了沒有名分、卻擁有丈夫一切的外遇情人一起操辦!身邊的女兒們,冷眼旁觀或憤慨激動,夾雜著各自的人生滋味,情緒不過是最表層的情感,藏在內心的獨白,就像喪禮的氛圍一般,心痛又孤單!

情感的孤味

《孤味》二字是台語,形容一間餐廳只賣一道料理、並用心把一道菜做到最好;背後的意涵其實就是「堅持做好一件事,就算孤獨也沒關係。」許承傑導演從自己外婆的身上,衍伸了『孤味』在女人的價值觀中,就是認命、單純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那個稱謂犧牲奉獻一生,即使孤單也無所謂。「所以這是一部適合帶長輩去看;也是一部男人更應該要去看的電影……」許導演誠懇地推薦,因為身為『家人』,其實我們往往只知道身邊的她是母親、妻子或女兒,然而卸下這些稱呼以後,其實我們彼此瞭解的很有限,愛也被那些既有的面向所侷限,以致於會有那麼多的悲劇,只能在生命的末了徒增嘆息!

自己的位置

對於這兩位文化界的生力軍來說,電影也是他們生命裡的『孤味』!即使在籌拍、選角的過程中,碰到很多想像得到和意料之外的困難,但深信「專心把一件事做到最好」,這種堅持到底的信念與精神,在每個城市夾層、每個生命靈魂裡,都有著不同的孤單與苦辣酸甜,但正如女主角秀英阿嬤全心全意想把家顧好、把事業做好,用盡生存的勇氣去抵抗身邊許多的分歧,縱然孤單,也是一份帥氣溫暖的孤單!

歷經種種曲折彎路,許承傑導演在他的人生旅途中,一直在別人的眼眶中,尋找一個最適合、屬於他的位置,無關正不正確。他從小就不在社會既定認知的家庭裡成長,身處重組家庭的環境裡,在陌生的大人與熟悉的親人之間摸索穿梭,走出一條既能仰起頭看清楚家人,也能閉起眼感受到自己的小路;求學的過程也並非遵循著按部就班的既定模式,因為許承傑導演不是畢業於台灣本土的大學,也不熟悉台灣電影圈的生態,一度讓自己深感格格不入,他執著於將西方的思考邏輯方式帶入電影裡是常有的事,但聽了許多前輩導演的建議後,中西合璧的精神逐漸被他描摹而出,進而導成了這部好片。

愛的學習

「每個家,都有解不開的結。唯有愛,終能化解一切」這是這部電影裡的經典對白,也是你我人生劇場裡熟悉的對白!然而『放下』何其艱難,我們何嘗不是用一生和傷痕在努力學習這項功課!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千萬個家就有千萬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孤味」,但願這部電影,能喚起大家內心的共鳴!對於情感的背叛、家人的疏離,此刻的我們,或許仍然沒有雅量去消化、接納與諒解,但愛的終結絕對不是一場葬禮,只有我們不放棄去『愛』,才能在愛的過程裡體會、醞釀、再蛻變。

腓比立書3:13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忘記心中正對抗自己的仇敵,緩一緩吧,不用急匆匆把那糾結成團的毛線球又拉又梳的扯開,往前看,總有一天,天父爸爸會替我們解開!

 

(文:呂芊析。本文整理自李文娟主持的「魅力學習看見未來」節目內容,每週一08:00-09:00播出 http://app.goodnews.org.tw/Bestpost/1646406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