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祖孫傳情。代代相傳

 

徵文類 第二名 黃淑秋

想 像

 

我常坐在二三樓之間的樓梯轉角處,看這一扇透明玻璃窗,像看一張風景明信片。比起電視,這扇窗是個特大的螢幕,花葉隨風搖擺的景色中,不時變換生動的畫面。原本在市場賣豬肉的歐巴桑退休了,午後很閒情,揹著兩手,來回緩步享受日光浴。孩子們下課了,使勁玩著來回傳球的遊戲,鏡頭下,圓球一下出,一下沒。一位阿公騎著腳踏車,前座載一個小孫子,悠悠閒閒來回穿梭。他們的來回全錄在我的窗裡。而祖孫同遊的那一幕,如同電視上反覆出現的廣告,次數一多,就常駐心頭了。

我沒見過我的阿公,如果見了,他應該也會這樣帶我去兜風吧!

阿公於我是故事中的人物,是傳說中的一個身影。傳說來自我的阿嬤,阿嬤細數的點滴是她的思念,而她的思念則成了我遙遠的嚮往。那棟當年令人欣羨的紅磚矮房是阿公節腸省肚蓋起來的,後來改建時,我們特別把一堵牆留做紀念。家中雕刻細緻的紅眠床是阿公睡過的,記憶中,躺在床上,阿嬤給我抓背、講故事。如果阿公不那麼早逝,也許他們可以分工合作,一個抓背,一個講故事。和室裡的原木矮方桌是阿公訂做給父親的,聽說那矮桌一度成了父親兒時爬上爬下的運動場。掛在牆上、堆在牆角的農具記錄著他靠天吃飯的勞苦。過年過節,阿嬤要殺雞了,他用那把帶秤錘的秤子,吊起咕咕叫的雞,秤秤雞兒有幾斤重。他個子不高,穿上那件厚重的簑衣,加上雨水的重量,應該不輕鬆吧!我們賴以維持家計的田園,兩腳踩的,全是他耕耘過的心血。

阿公從未出現在我的生命裡,但是我卻汲取了他的生命歲月所留下來的養份。我們隔空,沒有照片可相識,我卻在傳說中感恩他、思念他、想像他。 我用眼睛細讀阿公存在過的痕跡,有根據沒根據的,在腦中過境成一部黑白朦朧的影片,也從父親與孫兒們的互動中想像阿公的慈愛。

孩子是火車迷,父親帶他在平交道旁等火車,一列過了,再等下一列。後來又找到一個田間勝地,長長的火車經過,一覽無遺。孩子趁空玩泥巴,父親負責通風報信,像個哨兵。「火車來了!快看!」陽光下,割完稻的田野秋色裡,父親在自己的兒女的小時候會有那麼大的耐心嗎?

玩具壞了,找來各種工具,把螺絲拴緊,用鐵絲固定、打釘子,全是當阿公的會去排除萬難的問題。父親不會烹飪,他的招牌美食是街角的肉圓,肚子餓,吃肉圓;不方便,吃肉圓;表現良好,肉圓吃到飽。肉圓是祖孫之間最易溝通的密碼,是表達溫熱的方式,從來沒有人願意拒絕他的盛情。拍照時,他會幫小孫女整理哭花了的小臉,撥開額前的瀏海,拉好裙襬,卻從不知這些小動作比「看這裡!笑一個!」的正襟危坐更溫暖動人。

過年了,他給孫兒備妥曬過太陽、最新鮮的棉被。當他知道有孩子喜歡啃瓜子,人還未進門,兩大包瓜子已經等著了!

現在,孫兒們出門就業就學,他還是一顆心懸念著,颱風來了、地震了、下大雨了,他總要一一確認每一個人都安然無恙。遇到天氣不好,就來電交待不要回老家。孫兒到了家,椅子尚未坐暖,他一見天色暗了,又急催大夥兒快出發上路。揮手道別時,從未忘記叮嚀:「到了,要打電話回來。」他的心從來不想自己。

我望著父親,心想我若是做他的孫女也不錯!

當年,西螺大橋完工後,阿公曾好奇地騎著一台可載貨的舊式腳踏車,一路單騎,騎到西螺,見識了濁水溪上紅色大橋的壯盛。來回五十多公里的路程並未消磨掉他的精神。彷彿是一趟繞地球的遠行,他得意地向人暢談他的見聞,繪聲繪影的激動,應該不下於我遠渡重洋去看巴黎鐵塔吧!

如果我能趕上那個家裡沒有電視,沒有機車、轎車的年代,我想他會邀我跳上他的腳踏車後座,帶我去看大橋。那時,夕陽正西下,絢麗的彩霞映著紅橋上微風徐徐,他粗大的手牽著我,告訴我橋下沙地上一顆顆渾圓滾滾的是綠皮紅肉多汁的大西瓜。回程經過北斗,他還會帶我去吃肉圓……

評審評語

作者擁有相當成熟的寫作技巧與文字駕馭能力,敘述鋪陳具有層次感:由遠至近、從外而內、讓真實的生命經驗值連結了傳說中的想像,並讓讀者在閱讀中產生畫面感,是一篇難得可貴的佳作。

入圍感言

祖孫情是父母之愛的延伸,親近的距離剛剛好,令人舒適沒有壓力,像極了甜而不膩的另類愛情。我在書寫的的過程追憶我的似水年華,體會到更深刻的愛與生命。感謝佳音電台為大家播送佳音,也謝謝評審老師給予的鼓勵。

 

作品賞析請上佳音網站「祖孫傳情」專區

https://contest.plus1today.tw/2020goodnews/index?v=533133&openExternalBrowser=1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