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聽。故事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林永頌律師

在認識林永頌律師之前,不妨先瞭解一下他的職銜:他既是一位執業律師,又是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法律扶助基金會催生者、卡債受害人自救會發起人,又跨足佳音電台主持「重新債出發」的節目。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使林律師在司法界參與多項公共事務?

林律師的政治啟蒙早於中學時期開始,在那個分數決定一切與外來出路的時代,林律師最終以高分進入了政治系的國際關係組。但在大學一年級時釐清政治系與法律系間之差異後,決定轉系至法律系,開始向著法律體系邁進。

信仰對林律師的影響

而在大時代中要能不隨波逐流,除了堅定的意志外,家人的支持也相當重要。林律師出生於敬虔的基督化家庭,身為家族中第三代的基督徒,信仰自然成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林律師的父親同時也是教會的長老,除了固定的主日聚會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分享信仰。在家中關鍵的抉擇時刻,父親都會從信仰的角度出發思考。對於林律師而言,林爸爸是一位嚴格卻又相當正直的人,父親的所言所行都在在地影響著林律師的生命與態度。

林律師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自己在民國87年於司改會當執行長,當時請了兩百多位律師對法官進行評鑑。過去的法官評鑑總是隱惡揚善,但那次他們公布了六個評鑑分數低於60分的不及格法官。沒想到林律師團隊上午剛召開記者會公布評鑑結果,下午法官就放話要求司改會交出問卷,否則要告司改會。基於保密原則,林律師自然不能交出問卷,沒想到四個月後幾位法官果然提告。林律師笑著說:「當過律師,沒當過被告。」當時若林律師被判刑超過一年,就要面對執照被吊銷。在這煎熬與忐忑的過程中,林律師接到父親的來電,電話那頭,林律師的父親不但沒有責備林律師自找麻煩,反而與林律師分享他的信仰回應,他鼓勵的說:「法官很大,但是上帝比法官大,你要定下心,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強有力的準備與反擊,若為了要讓司法更好而必須付上代價,這一切也值得!」

感謝神,事情最後圓滿落幕,因為法官評鑑本為可受公評之事項。但父親的信仰在危急的時刻,堅定地深深支持著林律師,這也使他更清楚明白信仰的價值是什麼。「即或是遭遇不利益的時刻也沒關係,」林律師笑著說,「這就是一位瘋狂的父親造就了一個瘋狂的孩子。」

天生不畏強權

彷彿是上帝將關心弱勢,不畏強權,也不怕困難的特質,放進了林律師的生命中,並用恩典的手親自帶領著林律師進入了司法界。台灣整個司法環境,包括律師的成熟度與整個社會對於法律常識與重視的提升,都是在林律師踏入司法界後一步一腳印的推動改變。

而提到推動與改革,就不能不提到司法改革基金會,與債清條例的催生。

林律師當初讀法律從事司法工作時,也同時通過法官、檢察官的司法官考試,並考取律師執照。但因為一些因素林律師最終選擇擔任律師。跳脫信仰,律師一職在律師法上也有實現社會正義的責任。所以能撥出一些時間做義務的工作,不論是服務個案或是制度的建立,這都是天職。

所以當林律師77年執業開始,就發現人民普遍是對司法不信任的。好的法官或檢察官也有,但確實也有不少的法官與檢察官值得檢討。雖然每次的司法院長上台都喊著要改革,但其實都沒有真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民國83年,當時施啟揚院長上台,又召集了在野在朝的律師與學者、法官、檢察官舉行司法改革會議,並包括林律師來擔任幕僚。但大家對於這樣的改革究竟又是一如既往流於形式,抑或是真的有打算要做改變仍抱著觀望的態度。也因此當時開始倡議來成立民間組織長期關心司法改革。林律師就這樣成了副召集人,至此就沒再離開司改會。而司改會也成功地扮演了制度的建立者與司法的監督者,還包含冤案救援與法治教育等等,參與了各種面向的工作。雖然革命尚未成功,仍有許多問題存在。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制度在進步,雖然進度緩慢,但是仍持續的努力中。

林律師認為,「人生的劇本並非操之在我,而是由上帝編寫,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是單純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從事司法改革的工作當中,林律師發現很多弱勢族群並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能聘請律師,反觀國外許多先進國家都有法律扶助的制度。這在當時的台灣雖有很多主張,但並未真正制度化。因此林律師在徵詢當時的主管機關-法務部保護司後,於87年開始推動民間草擬草案,進而促成了全國司改會議,同時合併民間版與官方版,終於在93年成立基金會。原以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沒想到在司法院的要求下,林律師又出任任期六年且無支薪的台北會長。當時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林律師卻覺得很有意義。而也因此,使林律師有機會接觸到卡債的議題。「就像是一件事情接著另一件事情。好像上帝的手在這當中一步一步地引領。」林律師笑著說。

幫助卡債族重新「債」出發

當初林律師接到簡錫堦老師的一通電話,請法扶協助卡債族時,心裡充滿疑惑。因為法扶的宗旨是幫助弱勢者,但是卡債族不就是奢侈浪費、自食惡果,又怎麼會是弱勢者?

後來,在簡老師引介下,林律師對於其中一位男性的經歷印象深刻。這位男士因為照顧生病的兒子不得已放棄原本高薪的工作,改以開計程車維生,卻又遇到SARS,生意慘淡。『為了生活借了錢,卻不知道為什麼愈還愈多』這番話讓林律師更困惑了。「為什麼會愈還愈多,應該要愈還愈少才對。」因此林律師動員了法扶約200位律師,接了五六百件進行研討,在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這當中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也因此進一步成立了卡債受害人的自救會。

卡債族被稱為被害人是因為絕大部分的當事人是在遭遇困難,比如為人擔保、經商失敗,失業或家人生病等原因欠下卡債,然而卡債的高額利息及各種逼迫的方式催債,造成當事人相當大的壓力。這是一個透過借貸而惡化的社會問題,因此也有人稱這之為「塑膠鴉片」。對於一個有還款能力的人而言是沒問題的,但是對於一個經濟弱勢者,這並不是他們能負擔的起,在整個結構中,社會以及金融機構也應該負起對等責任。

活出信仰的價值

在先進國家都會設定進場與退場機制,為的就是避免債務人背債一生「這也是基督信仰中很重要的真理。給他一個機會,就好像耶穌給我們一個機會一樣。」林律師正色道。如同舊約裡也提倡安息年和禧年的概念,使土地可以休耕,債務得以豁免。因此林律師全力協助當事人開出了一條理債、還債、清債的機會之路,企盼他們也能找到一條信望愛的活路。

林律師會動心起念捲起袖子投入這些事務,其背後皆因信仰使然。如聖經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在耶穌曾提過的比喻中一句重要話,就是『做在最小的一個人的身上,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對於林律師而言,隱藏其後的精神與信仰的價值是非常寶貴的。當我們起身對抗一個強權,一定會有壓力,甚至有風險;而關懷弱勢也需付出時間代價,有時候也會感到挫折。所以,若不是做在上帝的身上,從一個功利現實的社會來看,這些的行動反而會被標籤為笨蛋。「但是信仰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林律師堅定的說道。

如同提在『永信事務所』玄關處的詩篇85篇10-11節『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

林律師秉持著對上帝的信心,對當事人保持誠信,亦步亦趨的跟隨上帝,在上帝帶領他所至之處全力以赴,容讓上帝在他生命中寫下一頁頁的精彩,也使我們能得以一窺他生命中這位上帝如日頭般的公義光輝。

 

(文:孔慶。本文整理自魏德瑜主持的「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每週日22:00-23: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