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

 一顆會說話的金蘋果  職場中如何有效溝通?

你不會永遠是對的!

在職場中,無論是初來乍到的菜鳥,還是已經穩如泰山卡位成功的老鳥,都難免會犯錯,都需要彼此和諧理性地溝通才能化解職場危機!如果又剛好碰到對方的表現不如人意,或是和自己的期待有所落差,我們該如何『指正他人不傷人』讓對方樂意接受批評與成長呢?

為什麼我說的,他聽不懂?

職場中,最常發生的場景就是「有聽沒有懂」,然後造成很多誤解,產生溝通漏斗的窘境。根據統計,用『嘴』說,最多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想法的八成,然後透過『耳朵』聽,大概只剩六成,最後進入腦袋的大概只有四成,執行時又剩兩成,所以你的想法想透過說、聽、想、做這個流程,大該已經七零八落,早就不是原來的雛形了!這就是,為什麼心中想法或許完美,但部屬執行起來差之千里。這種從源頭一百分訊息內容,在傳達過程中不斷下向遞減而形成漏斗形狀,稱為『溝通漏斗效應』。

但職場是一個團隊,不可能事事獨立作業,所以當團隊合作效率下降,身為領導者你可能犯了三種錯誤:

一、說過的話不用再說:

很多上司覺得已講過便無需更多溝通,事實上,多種形式的反覆溝通、反覆強調、會議、集體、個別、語言、書面等溝通,運用不同的組合溝通形式,能更有指令將計劃重點深入團隊內心。

二、口頭說明就好:

只用口頭交代不用書面形式,聽者可能左耳進右耳出,書面文件溝通能明確具體呈現談話重點。

三、會議已講過,不用針對個人再溝通:

每個人的理解力、敏感度和所處的環境,都會造成執行上的差異。為了避免從溝通到執行的過程中造成訊息的遞減,主管可以提供組織成員們討論的機會,例如Line群組等,讓成員有多一次機會明確知道討論方向,避免理解和執行的誤差。

管理領導者若太過急切,情緒化的將指令或計畫傳達給部屬,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不妨站在組織成員的角度,著重對方的能理解和執行力,因材施教,才能彌補執行上的不足,從而建立團隊人才檔案。

謝謝你,告訴我真實的回饋

聰明的主管如何給予批評;部屬又該如何接應上級建設性的回饋呢?

惡意的批評就只是一把刀,但理性、正向的建議,就是一份好的回饋(feedback)!溝通不只影響人際關係,更影響團隊的工作成效。雖然溝通過程中存在干擾、扭曲、遞減等因素,但想要有好的執行力,只有不斷溝通。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依然是溝通!」但溝通絕對不是封閉式的責罵,而是開放性的回饋!

研究顯示,超過七成員工希望得到主管『建設性』批評。主管和部屬的面談,可以幫助員工成長。當部屬提出建議,主管若第一時間立刻反擊,員工久而久之不敢再有誠實建言。

電動車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說:「真實的回饋能讓他知道該怎麼做,是獲得商場上不可或缺的要素,比起稱讚,我更想知道自己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曾提過,雇用聰明的人不是因為技能優秀,而是聰明人會告訴他接下來該怎麼做。即便是頂尖人才,都渴望從回饋中得到成長。當我們有機會面對回饋,不論正或負面評論,正確看待、理解並勇於接受,才是成長的開始。

自我防衛—阻當回饋機制

人們被批評時會有自然的防衛心態,如果一味從回饋中挑問題,拒絕對方的意見,就可能失去在回饋中學習的機會。

尤其當對方不是自己信任與認可的人,往往內容不是焦點,卻將注意力轉向對方,內心小劇場出現,認為對方一定是故意找碴。

其實不論對方回饋對與錯,都挑戰了自我認知,本能地反擊機制讓我們無法思考、學習,只想保護自己而未聽進回饋內容。

但當我們渴望進步卻害怕被批評時,不妨想想回饋是他人給予我們的贈禮,與其懷疑自己不如正面對決!

讓回饋成為助力,

從對話中尋找學習的機會

比如老闆認為你上班心不在焉,是因為看到你常上班滑手機,但自己知道工作進度未落後,該做的事都有做;又或是老闆覺得業績沒有之前好……此時建議被批評者放下防衛心,花時間主動向回饋者提問「請問您是從哪裡感受到我的心不在焉?」「您判斷創意提案標準是什麼?」「您是從什麼數據指標判斷業績下滑了呢?」透過提問方式理解老闆想法,近一步對話,再決定這個回饋是否對你有幫助!

具體詢問對方的期望,

將回饋化成學習的養份

對話結束後,不妨試著瞭解對方的期望是什麼?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改變或進步?我們不用完全捨棄自己的想法,但也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可以嘗試列清單,列出哪些部分該嘗試改進,有則改之,無則免之,從回饋中找到有用的部分學習。

回饋情緒的命名

觀察自己收到回饋的情緒,為情緒命名,是焦慮、羞愧、驚訝,還是興奮、激動……情緒若難以分類,先靜下來,體會生理上的感受。觀察自己面對回饋的感受,覺察自己不夠好的地方,也可用人、事、時、地、物來檢視自己是否將不必要的元素也編進想法中。不以偏概全,不將回饋內容無限放大,釐清對方基於哪些事給予回饋,才能篩選出回饋的核心價值!

時間是良藥

當我們接收到批評,不用心急,先給自己時間、也給對方時間。就事論事,有些事或許要掌握最好的時機、能立刻改善;但也有些需要時間醞釀!若牽涉到價值觀、人格問題,建議在正式的一對一面談場合中進行。過於隨便輕鬆處理,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記得兩方都要顧及對方立場,才不令溝通淪於情緒!

一句話說的得宜,如同金蘋果落在銀網子上

不因對方批評而氣餒;不因讚美而得意忘形。

讚美時大方具體;批評時不人身攻擊。對的場合、聰明的說話,就是一顆金蘋果,能幫助對方接受批評。

讓我們都能正面迎接,用善意的心情對待身邊的人,批評是一件禮物,想要禮物送出去的時候,對方收得甘心樂意,送禮的人要花點心思;反之收禮的人也先別埋怨禮物不好,也許這正是你缺的,只是你還不知道!

 

(文:曾昱。本文整理自佟建隆主持的「職場大講堂」節目內容,每週三08:00-09: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