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


潘海平牧師及師母畢業於歐華神學院,目前在西班牙的Zaragoza(薩拉戈薩)華人基督教會服事。疫情期間,潘牧師的主日講道,可透過網路搜尋得知。

 

走在西班牙宣教的蒙福之路上

專訪西班牙華人基督教會潘海平牧師

 

 

一個單純的孩子;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教會悠揚的樂音感動,被音色豐富的樂器吸引,他就這樣駐足尋訪,竟遇見改變他一生的主!

「從台北看天下」節目,邀請您來認識從浙江青田到西班牙薩拉戈薩(Zaragoza)的潘海平牧師,如何啟程、跋涉、跟隨耶穌,義無反顧地走向這條蒙福之路。

主工人的搖籃──方山基督樂隊

潘海平牧師,浙江人,從小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但父母對真理並不清楚,所以小時候並沒有得到基督信仰的薰陶,直到十七、八歲才開始接觸信仰。

那年,鄰居伯伯邀請潘牧師去教會參加查經聚會,潘牧師帶著玩樂的心情,就跟了去。這是他第一次接觸教會,然而真正吸引他的不是查經,而是教會的樂器,他深深被各種樂器吸引,於是繼續到教會去。

方山教會的樂隊是為了主內弟兄姐妹去世時的追思禮拜而設立,也經常伴隨弟兄姐妹在各地舉辦音樂佈道,福音就漸漸廣傳了。由於對音樂興趣濃厚,不久後潘牧師正式加入方山基督樂隊,在那裡,潘牧師學會識譜,拉手風琴、二胡、吹號、笛等。在追思禮拜或佈道會中,他聆聽真理,漸漸認識救恩,對生死及死後的歸宿也有了清楚的輪廓。當時參加樂隊的年輕人,有很多就像潘牧師一樣,在服事中經過潛移默化,對信仰越來越堅定,後來也都受洗歸主了。如今無論在義大利或西班牙華人教會中,多數同工都是從當年方山教會樂隊出來的。

讓信仰備受挑戰的歐洲生活

潘牧師夫婦出國前,弟兄姊妹勸他們,既然愛主的心如此火熱,就不要出國了,因為去歐洲的人多半是貪愛世界的。潘牧師回憶過往,那時還不知天高地厚地說:「就算去歐洲,我們還是愛主的!」誰知到了歐洲才發現,主日要堅持聚會有多麼困難呀!

1993年,潘牧師出國,先到保加利亞,1994年中到了義大利,當時歐洲華人並不多,想找華人教會或持守教會生活都很困難。就算城裡有華人教會,也必須經過老闆同意,星期日才能抽幾個小時去作禮拜。

值得感恩的是,潘牧師夫婦遇到的第一個老闆,既是親戚也是基督徒,所以平常努力工作,星期日老闆也樂意讓他倆去參加主日聚會,聚完就要立刻回來工作。但這樣會非常疲累,體力與精神上承受很大挑戰。可是另一方面,潘牧師認為聚會非常重要,不然就是貪愛世界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堅持這個好習慣。

潘牧師說,很多基督徒本來也是熱心愛主的,然而一旦到了歐洲,就因為沒有找到教堂,或忙於工作而停止聚會,又因欠缺屬靈同伴,交通不便,電話費高,生活中沒有信仰或靈修的相關資訊,無法過屬靈的生活,慢慢地渴慕冷淡退後、也就離開上帝,甚至墮落了!所以單單愛主是不夠的,還要「堅持不懈」地愛主,才能讓屬靈生活不間斷。

堅守原則建立教會

當時在歐洲的華人老闆認為,既然支付了勞工月薪就表示勞工所有時間都屬於他,所以勞工必須整天工作,就像坐牢一樣,既不見天日又勞累不堪,因此格外懷念家鄉的自由。沒出國以前,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了歐洲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潘師母說,既是上帝帶他們出國的,就算再困難,還是要熱心愛主。因此與牧師同心禱告,決定出國後一定要守主日。所以謀職時就與老闆談好主日聚會的條件,如果不同意就不去工作。後來他們自己開成衣工廠,一樣堅守原則,甚至帶工人去教會。他們發現,持守主日聚會的原則是蒙福的,當他們下午回工廠工作時,所賺的竟比整天工作的勞工所得更高,讓人羨慕不已。他們明白,上帝使他們不但沒有缺乏,還可以榮耀上帝!

2005年,他們搬到西班牙雷利達市,在那裡建立教會,並且迅速成長,也是因為師母在超市上班,透過工作機會尋找基督徒,帶到教會去。如此日復一日,教會人數日漸增多。

但在2009年,潘牧師的生命出現一個重大轉折!

生命轉角處  聽見神的呼召

2009年,潘師母參加了一個夏令營,結束前,宋先惠長老呼召願意全職服事者,潘師母感動地走到台前回應呼召,接著回家與丈夫商量,但潘牧師拒絕了。師母便向神禱告:「求神親自感動潘牧師,我等候主!」

接著,潘牧師突然不明原因連發四、五天燒,刮痧無效,甚至暈倒,師母嚇壞,連忙請救護車送他到醫院急救。途中,牧師還是堅持一定要「清楚是神親自的呼召」,他才會答應!

住院後,做了各項檢驗都查不出原因,醫生懷疑是病毒感染,於是將潘牧師隔離治療,連親人也見不到。潘牧師說:「這好比一下子就進入死蔭幽谷了!」當他獨處,內心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所措時,感覺神在問他:「你要住在醫院,還是進神學院?」這句話震撼力太強,因為牧師曾在神學院修過一門為期一星期的課,唸了三天深感讀書太難,就逃回家去了,所以很怕神學院,但此時深感與其待在醫院,面對不可知的可怕未來,還是迅速出院為妙,於是潘牧師認真回答:「主啊,我願意去神學院!」

但潘牧師的體溫始終沒有下降,醫生因為查不出病源,決定讓他繼續住院治療,除非他簽字自動出院。當潘牧師與師母一起禱告時,神又對他說:「你不是與體溫爭戰,而是與魔鬼爭戰!」這話給潘牧師很大的力量,知道退不退燒不重要,重要的是與魔鬼爭戰!所以潘牧師要求自動出院。

出院後第一個晚上,果然面對魔鬼爭戰。潘牧師感覺天旋地轉,四處都是偶像環繞,心中出現前所未有的恐懼害怕,於是與師母一起迫切禱告。同時間,在台灣家鄉的媽媽、親人和同工,也在為潘牧師禁食禱告,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但同心不斷「奉主耶穌的名」禱告,約半小時過去,潘牧師忽然感受到那些偶像「咻!」的一聲就從窗戶跑出去了,心中也立刻充滿平安,一點都不害怕了!

祂果真是垂聽禱告的神,使爭戰得勝,讓撒但魔鬼離開!

於是牧師夫婦開始申請歐華神學院,經過總會推薦,通過入學考試,順利就讀。三年後畢業,重返雷利達教會繼續服事。

進入尼希米小組  彼此扶持

畢業前,歐華神學院的李健長老找潘牧師夫婦懇談,希望在歐洲成立一個尼希米小組,並邀請他們參加。潘牧師夫婦認為這是他們的榮幸,就欣然加入,「我們在牧會中很需要有人陪伴!」因為潘牧師的教會沒有執事、長老等,凡事都要靠牧師夫婦擋在前面,如果沒有屬靈長輩的陪伴,就可能犯很多錯誤,做不該做的事。

正如李健長老所說,能夠提前學會很多日後牧會必遇的困難解決之道,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減少錯誤的發生。剛開始,他們以為尼希米小組是呼召他們去唸書的,結果發現不是如此,而是一年三次聚集,每次都是一個很輕鬆的交流,在其間感到彼此扶持的安全感。組員來自歐洲各國不同的華人基督教會牧者,分享中可以彼此提攜、幫助,很多問題都不是牧人會主動發現的,卻可透過小組中的探討而防患未然。

李長老常叮嚀說「教會出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不可推卸責任。」潘牧師相信,如果牧者時時為全群謹慎,出問題時先檢討自己,就可以帶動所有同工也檢討自己而不是先將矛頭指向別人,這樣可以使教會保持健康,很多觀念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漸漸調整過來的。李長老從不曾指責牧者個別的錯誤,乃是給予很多的提醒、鼓勵與幫助。

全職牧者也不是鐵打的

疫情前小組進行多年,每年三次『聚集』,參加的都是全職牧者夫婦。潘牧師說,牧者非常需要屬靈同伴。華人教會往往誤以為全職牧者都是鐵打的,不能有錯誤和軟弱。當潘牧師成為全職傳道人時,才明白牧者面對的困難多不勝數,更需要屬靈長輩陪伴以及其他牧者肢體的相互提醒,這樣,牧會的路才能走得更穩妥。

潘牧師說,尼希米小組的家庭觀強調次序要對,第一是神,第二是太太,第三是孩子,第四是同工。過去,大部分牧者都覺得,愛主就是要愛教會,看重家庭就是不愛主。經過教導發現,其實把家顧好,教會就經營得好,親子關係顧好,事工就會順利推展!

如今他依然在尼希米小組中接受這份愛的提醒與接納,未來牧會的路有多難走,也許無法預料,但是遠在他鄉、在西班牙這樣一個蒙福的城市,潘牧師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不只是來自家鄉、異鄉的家人與屬靈夥伴的禱告與祝福從未間斷,還有上帝一直都在他的生命裡,帶領著他們走這條恩典之路。

後記:期待我們能在禱告中紀念每一個在海外傳福音的宣教士代禱,求主保守他們在異鄉的生活,手所做的所有福音事工都大大的興旺。

佳音電台「從台北看天下」節目邁向國際,將陸續介紹海外華人教會在當地牧會的狀況,期待聽眾朋友能為海外華人教會代禱。

 

(文:涂慧美。本文整理自涂慧美主持的「從台北看天下」節目,每週日16:05-17: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