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說一個故事改變你一生!真實動人的見證分享,就在「佳音會客室」

 

跟在神的後面就沒錯了
專訪基隆暖暖區碇內浸信會宣承義牧師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上帝曾經以此審判亞當,從此人類必須辛苦工作,才能獲得飽足!但隨著科技的演進,在盲目追求工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似乎成了人類新的羈絆,情境不同,但是人在職涯中的掙扎仍沒有任何改善。

宣承義牧師三十逾年的牧會生涯,卻給出了不同的定義與另一條出路。

曾經自視甚深,但後來卻違背了自己起初的決定—不做與人有直接相關的工作,且獨排眾議的回應上帝的呼召、踏上這條牧會之路呢?是什麼樣的勇氣、力量驅使著他,讓我們來細細品嘗,宣承義牧師這段累積近60年濃粹而奇妙的歷程。

起源

「碇內是基隆市一個邊緣且封閉的小區塊,當我們從碇內若是要搭車到七堵,我們必須先搭車到基隆市區,再轉車到七堵。」宣牧師如數家珍的介紹著自己牧會三十餘年的碇內區,這樣的熟悉度,不僅讓人感受到他對碇內的感情,更是源於自己父親早期牧會時,便到此開拓所累積下來的點點滴滴,宣牧師一家就像耶穌的埋在地裡的麥子一般,早早的就埋進了這個地方。

或許在成長過程中,看到父親牧會過程的辛苦與人性的複雜,宣牧師因著對人性的失望而在心中默默做了一個決定,未來絕對不要從事與人有關的工作,包括牧會。因此,專科畢業當完兵後,宣牧師選擇了插班大學,進入成大生物系就讀。順利畢業後,宣牧師選擇進入陽明醫學院擔任研究助理,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出國留學。

蒙召

但是上帝的呼召來得總是這麼突然。在工作進入第三年,宣牧師陷入低潮,他認知到就算研究有所成就,對於癌症治療可能帶來一些突破,但這樣的工作也只能醫治身體,卻沒有辦法拯救靈魂。也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想要獻身服事的意念盤據宣牧師的心頭揮之不去。

宣牧師因此撥打了越洋電話給在荷蘭出差的妻子,當時師母在「放眼看天下」的節目組工作,接到宣牧師的電話,師母驚訝地表示,當時自己看到歐洲電視上播放一檔「耶穌愛歐洲」的節目,自己也深受感動。就這樣,上帝的呼召沒有受到人的意念或是距離的影響,悄然的植入夫妻二人的心中。

選擇進入神學院裝備、踏上牧會這條路,宣牧師也承受很多質疑的聲音「當牧師要很有親和力、也要很接地氣,你這樣性格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好牧師……?」當時除了身邊的人,包括宣牧師自己,都覺得個性嚴謹又鮮有笑容的他,並不是一個善於交際、性格親切的人,甚至常常讓人覺得很有距離且難以親近。面對這些質疑,樂觀的師母卻給了他中肯的建議。「師母拿我父親舉例,說我爸爸因為年紀大臉部肌肉流失都笑不出來,所以,要我開始進行臉部重訓,沒事也要保持笑容。」宣牧師提到這段,哈哈大笑起來!

的確賢內助的話宣牧師有聽進去,因為在訪談過程中,總能不時聽到宣牧師爽朗的笑聲,和他自己形容拘謹嚴肅的形象相距甚遠。「所以神的呼召臨到,就不要想太多,勇敢走下去。救恩可以幫助人,不管人多麼軟弱,但是神總是比人的軟弱剛強。」宣牧師語意深長道,眼中滿是堅定,因為自己經歷過,所以可以如此篤定。

重生

自幼在牧師的家庭長大,這樣的孩子往往會遇到一個挑戰,就是自己究竟有沒有重生。宣牧師眼中的上帝就是一位至高無上的神,會幫助人,所以有需要就跟祂禱告,但是,對於上帝還是缺乏深刻的體驗,比如說「什麼叫做與神同行?」對於宣牧師而言很難有具象的理解。

而嚴謹的性格,更形塑他希望能掌控每一件事情,事事都能做好。「人就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所以我多準備一點沒什麼不對,人生也會相對平順些。」這樣的信念深植在宣牧師的心中。事實上這個想法也沒有錯,但是隨著年齡的愈長,被賦予的角色也愈來愈多時,宣牧師開始為著無法面面俱到而感到痛苦,面對父親、牧師、丈夫的多重角色,似乎他愈試圖想掌控,情況就愈來愈失控。

過去牧會三十餘位會友時,宣牧師還覺得游刃有餘,可是當會友人數突破一百人後,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宣牧師開始陷入低潮。因為隨著人數增長,但是自己的能力與時間都不夠分配,被龐大需要淹沒的宣牧師開始反思,自己常常告訴別人,要將一切憂慮卸給神,為什麼現在卻有這麼多憂慮與煩惱?嘴巴說要卸給神,可是禱告交託出去後又馬上拿回來。

為了走出低潮的困境,宣牧師決定暫時放下一切,參加訪韓盛會,期待透過禁食禱告,改變自己的環境,求上帝施行神蹟讓自己能安然度過一切的不順遂。

但是事與願違,宣牧師說:「其實一個人低潮時是沒辦法禱告的。所以我到了韓國禱告山,也做不到禁食,去了禱告,可是一禱告就睡著了,因為心裡真的煩躁……」

原以為這趟旅程就要如此落幕,自己也只能再次將自己的低潮打包回台。沒想到,在最後一晚的一場半宵禱告會,他聽到神對他說:「孩子啊,你現在這麼憂愁,但是你知不知道憂慮也是一個罪?」神的提醒有如醍醐灌頂。

有罪就要認罪!宣牧師說道,當下他立刻跟神認罪說:「神啊,我是一個憂愁的人,祢說憂慮是罪,我是一個罪人,請祢赦免我的罪,讓我憂愁的罪被祢潔淨。」他一禱告完,立即感受到聖靈的充滿,並不斷地流淚,即使聚會結束回到旅館,眼淚也沒停過。那一刻,他才深刻體認到,過去他認為有些人比較開朗,有些人比較憂鬱,就像自己這樣,他一直認為這是個性的本質,但那次神卻對他說,這不是你的本質,那是一個罪。這樣的宣告對宣牧師帶來很大的衝擊,以及後續一連串的改變。

回到台灣後,宣牧師研究者的特質讓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脫離常常憂慮和擔心的習慣。他希望從意識層面(魂的部分)開始改變,用神的話來駁斥非神信念,讓屬神的信念來滋養自己、面對自己的生活與牧會,而這樣的行動對於他後來牧會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教會從起初的八人,成長到目前四百多人。

碇內區位處基隆市與新北市瑞芳的交界處,是相當邊緣的一個區塊,因為受限於交通的不便,在這樣的社區中資源也相對缺乏。因為看到當地的需要,也因著師母的恩賜,教會開始提供免費的兒童英文班,當地居民受益良多,人數最多時高達150人,開了十個班級。後來因為師母喉嚨長繭,所以就停了,但是社區服務的理念也因此在教會扎根。

為了因應社區迫切的需要,教會開始了免費的國小課輔班,因著課輔班的成立,社區變得很平安,因為調皮的孩子都來教會了。隨著孩子的成長又陸續開辦國中與高中課輔班。宣牧師表示:「我想課輔班應該安排到高中就差不多了,因為接下來進入大學,孩子們也都獨立了,就能安排自己的人生。」就這樣,課輔班已經深耕了20年,宣牧師夫婦一步一腳印的、在社區居民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用實際行動分享耶穌的愛。

除了兒童工作,他們也同時做年長者的工作,透過加入政府的社區關懷據點,提供共餐服務。然而上帝還額外給了一個好機會,讓碇內教會運用跟政府申請的經費,藉由教會廚房聘請廚師、外送員,將共餐擴大成送餐服務,每週製作出約七、八百個便當,將熱騰騰的便當親自送到個案的家中;除了日用的飲食,更重要的是生命的糧,因此,送餐事工還聘了一位全職傳道同工,專門負責這項送餐服務的牧養工作,加深與當地居民的連結,讓食糧和靈糧,都有機會送到長者的口中和心中。

相信

聽著牧師的分享,會讓人覺得如此活躍的教會,應該有高度指導與縝密的計畫吧?牧師笑著回應,其實自己不太要求同工該做些什麼,甚至他也不會要求會友投入服務或服事,他選擇開放的態度「想做什麼都可以,只是人力、資源要自己負責,最好有人跟你一起同工。」也因此,牧師相當強調『雙向禱告』。

向神禱告是重要的,但是等候神的回應與回覆也同樣重要。宣牧師相信,若是神要做的事情,祂一定會預備資源、人力與財力。

「就跟在神的後面就沒錯了。」或許是因著這樣的信念,聽著牧師的分享,不像分享自己的事工成果,反而更像是細數神所給予的每次美好的機會與祂同工。

一路走來,除了感謝神預備的好妻子與自己胼手胝足地一路走來,宣牧師也緊緊抓住神的話語『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與『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即使每天仍會有不同的挑戰,但是每天我們都是新造的人,所以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想法改變,才會帶出新的行為。每天求問神,然後跟在神後面,無論是生活或是服事都感到無比輕省!

 

(整理:喬拾柒。本文整理自魏德瑜主持的「佳音會客室」節目,每週日22:00-23: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