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智慧心 論陳其寬畫作


        最近在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有一場盛大的「陳其寬90紀念展」,展覽中囊括了藝術大師陳其寬畢生的重要代表作,包括年輕時期珍貴的寫生、水彩、速寫;生趣盎然的簡筆動物;與自然融合,具有中式建築感、穿透感的閑雅景致;清靈秀麗、以不同俯仰視角呈現的山川宇宙;以及大師親手製作的路思義教堂原始模型。作品豐富中,透著靈秀,幽默中富含通透的智慧。


 

        其中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設色水墨畫《少則得》, 藝術家在明淨的米白底色上,用極細的墨筆,簡潔地勾勒出兩個透明的金魚缸,底座也只用淡墨寫意來表達,一片明淨中,畫家用非常少量的鮮橘色,以沒骨的方式,畫出了缸中的一對金魚,點亮了整個畫面,帶來了活潑的生氣。


        乍看之下,魚兒悠游自在,好不愜意,但定心觀之,才發現他們是分隔兩缸,彼此隔著玻璃,癡癡相望,為優雅的畫面,憑添少許惆悵。畫中用筆簡明,以幾近極簡的幾何造型表現畫中物的形態,還有寬廣的留白,予人無限的想像空間。整體構圖清新雅緻,畫面意味深長,是幅以極簡的筆法,締造和諧優美的傑作。

《少則得》,1977年,石印版畫,32x62公分(圖片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趕集》,1994年,紙本水墨設色,186x32公分

        「少則得」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極具智慧的處事原則,也與陳先生的心性,深相契合。所謂「少則得,多則惑」。凡事但求簡雅,不求繁富,生活起來更有情致。 陳先生這種「少則得」的美學觀點,一方面得自中國傳統的生命哲學,但另一方面亦與西方的「極簡主意」與「包浩斯學院」(Bauhus)所提倡的深究物質本性,並以精簡、幾何、與流暢的造型,來表現藝術、建築、與設計的主張不謀而合。

 

 

        尤其先生曾在包浩斯學院的創立者,大師葛羅畢斯(Walter Gropius)(影響西方現代藝術、建築、設計概念的靈魂人物)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T.A.C.)工作過三年,極獲大師賞識,又被其推薦到麻省裡工學院建築系任教二年,並常就近觀賞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中之名家創作,深得西方藝術之箇中三昧,再將之與精深的中華文化消化融合,創造出一種中西融合、去蕪存菁、清明雅淨的風格。這種風格,不論在其設計的建築中(如:名揚國際的東海「路思義教堂」)或畫作裡,都清晰可見。
 

 

        陳先生在藝術上所持的風格,也可視為他一貫的生命態度,以此態度,他興味盎然地面對人生的一切,小至對日常生活的體悟,大至對宇宙萬物的關懷,都是他體察思考的對象。


 

        1994年所畫的《趕集》,說明了他對宇宙、人生的細膩關照。這幅長條立軸,全畫採取鳥瞰的角度,猶如從飛機上凌空下眺,一處群山環抱,曲水宛轉的青翠谷地,環狀排列、根根分明的石山,如玉筍般聳入雲霄,從山腰至山巔,如絲帶般的山嵐,層層遼繞,直攀天際。細心觀賞,會驚覺河水匯流處,有細如螞蟻般的點點人群、棚台樓宇,聚集在草原上,江水中舟楫輕揚,好不熱鬧。原來這深山中,有一大群人在趕集呢!


 

        此時看畫者頓時會感到,這靈山秀水充滿了活力。江水迤邐流向南北天際,上下天空中,各升起了一輪明月與紅日,在寶藍與粉橘的晴空中,臨照著大地。原來此畫的著眼點,已從地球,擴展到太空,因此可一覽日、月、地球等星體,在宇宙中同時出現,好似從衛星傳回地球的攝影一般奇妙。


 

        只是這些現象,經過陳先生的慧心演繹出來,就成了一片清澈的靈性美。也是跳脫於一般素材的創舉。畫中在日月、山川上所使用的粉橘、青綠、赭褐與寶藍等清爽色調外,適時地穿插著許多河流與煙雲的留白,達成了適意宜人的仙境效果。


 

        聖經》箴言20章11節說:「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是要世人重拾孩童般的純真本性,去追求從上帝而來的真理。詩篇104篇24節中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則揭示了智慧是創造萬物的原動力,而藝術是人類心靈活動的重要表現。


 

        綜觀世間傑出的藝術家,多半都具備過人的智慧,與純真的性情。就像陳其寬先生,總是用童真的心去觀看這世界,去體驗新鮮事,然後將這些特殊的感受,變成美好的作品,以饗世人,甚至啟發世人,這就是所謂的「藝術的真諦」。


 

(李大蕙主持的「與聖經有約—藝術特區」節目,每週五20:30-21: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