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平  主持
溫明晶  主講
編輯室  整理

 

  憂鬱症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視為與癌症、愛滋病列為新世紀三大疾病,預估2020年將與心臟病列為影響人類生活甚巨的前二大疾病。台灣地區約7.3%、150萬人罹患此病。憂鬱症證實並非基因遺傳,但是成因複雜,治療方式多元。

 

憂鬱症的多重徵兆
  要認識憂鬱症前,必須先分辨「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之異同。
  「憂鬱情緒」會隨著時間減弱、消失,雖使人意志消沈,但可維持正常生活及職業功能。憂鬱症則是症狀持續更久、更嚴重、更極端,發現有人的憂鬱情緒影響到飲食、睡眠、健康、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有退縮、失控情況超過兩週以上,就要注意。
  憂鬱症的生理警訊:1、睡眠習慣的改變。一週內超過三天以上不易睡著、或易受外物驚醒,或不明原因早起等。2、疲累以及失去活力、說話動作遲滯,或經常有疼痛、消化系統等問題。3、突然吃得過多或無食慾。4、增加酒精和藥物的使用。
  憂鬱症的情緒徵兆:如持續性的悲傷、情緒低落、鬱悶、哭泣等;易怒或激動,挫折容忍度變低;
  心神不寧、易擔心焦慮;短期內情緒劇烈擺盪,易在言語或行動攻擊他人;充滿無助與無望感,強烈需倚賴人;認為自己無價值、無端充滿罪惡感: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喜樂。
  憂鬱症的認知、行為警訊:專注力、持續力以及記憶力降低,難持之以恆完成一件事、不易做決定;對自己、外界、未來皆持負面想法;有想死或嘗試自殺的念頭;忽視工作、學業、個人衛生及儀表打扮等,都要特別注意。
  憂鬱症處理不好會導致惡化,會否定自己。當環境惡化或與環境處理不好時會成為壓力。環境包括與家人的相處,因此必須拿掉產生壓力的因子,就有機會改善憂鬱症。

 

自助對抗憂鬱症:BEAST
  如何診斷是否罹患憂鬱症,可以透過下列三種方式來進行。
1、專業診斷:透過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方面確認。
2、自我檢查:藉由董氏基金會的「台灣人憂鬱症量表」來評估自己是否有可能得了憂鬱症。
3、他人觀察:周圍的人能看見我們的改變,當發現自己不對勁時,要主動去詢問值得信賴的人,是否自己變得與以前不同?那裡不同等,讓自己尋求專業的幫助。
  美國精神科醫師貝克在1970年發明認知行為治療BEAST,對付憂鬱症非常有效,今天提供的迷你版易在生活中操作。當人有了以下狀態,就知道為何他有準備毀滅自己、自殺的想法。
B: Body 我有很多身體不適,但檢查結果未有明顯異常
E: Emotion 我大部分時間都感到悲傷;我常想哭泣
A: Action 我無法做任何事;我沒有動機做事;我不想跟人接觸
S: Situation 我的情況無法改變;我無法控制情境;我的關係一團糟
T: Thoughts 我是個失敗者;我再也不能控制我的人生

 

檢測壓力源、多運動、正面思維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對抗憂鬱症,研究證明:睡眠充足、每天持續30分鐘的有氧運動(跑步、打球、游泳等)或任何運動後,腦部會分泌類似腦嗎啡的東西,易於改善情緒、控制體重。另外要遠離酒精、尼古丁、其他藥物。
  若腦中常播放過去種種受傷的畫面,就易產生憂鬱情緒,若一味的壓抑而不去處理它,容易有傷自己或躺床不動的行為。他們易苛責自己或別人,因此要學習「放自己和別人一馬」,稍微包容自己和別人的軟弱。
  旁人盡量具體告訴當事人哪裡做得不錯,如:「你已經開始丟履歷表去面試,雖然過程不順利,但是你回家後沒有馬上吞藥或躺在床上或大吃一頓。」「你開始會打扮出門,真的很棒!」他們得到鼓勵後,除能恢復一點自信心,也能從失敗的經驗中學到,下次遇到類似情境時,如何做會更好。
  正面或負面的事物都會造成壓力,憂鬱症病人已經夠脆弱,因此要檢測壓力來源,辨識這些壓力是否超越所有資源可以應付的程度,若超過承受度,就應該處理拒絕。
  最後是改變想法。憂鬱症患者易有負向思考及認知扭曲,非黑即白,事實上這世界充滿灰色地帶。
  其次,「不要再想了」這個建議無法改善其思考習慣,可以幫助他「練習分心」,從事其他活動(如運動),最重要的是不要挑戰高難度的事,轉移對負向內容之關注。做了這些後,要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建立適應性想法。

  編按:講員溫明晶為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心理師,目前在英國進修。本文未經講員過目修正。

 

(本文整理自宜平主持,每週日10:05-11:00播出的「永恆的財富」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