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人的情感世界中,親情是永不抹滅的,即使是一段NG的親情,還是可以藉由父母的努力讓它重來,父母只要在生活中多用點心思,孩子的成長過程將會變得更快樂。

  而親子間情感的交流,「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使親子關係情感加溫,更能決定一個孩子所發展的個人特質與情緒管理,然而如何使孩子活得快樂、充滿自信,從小的情緒培養與發展是成長的關鍵。因此,為了使孩子的未來充滿活力與希望,就讓親情不NG─玩出好心情。

藉環境訓練情緒反應

  每個小孩從小都會有快樂、憂愁、生氣…的情緒,這些反映是與生俱來的。有些孩子天性樂觀,有些害羞,也有些容易生氣…;而影響情緒的過程,除了先天的氣質之外,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將帶來不同的情緒發展。

  當逐漸成長,雖然本質不變,藉著環境的影響卻有了可以選擇隱藏自己的心情的機會,由此可知,照顧者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什麼樣性情的父母,通常教育出同類性情的孩子,雖然孩子們有與生俱來的情緒本質,但未來的情緒特質卻是父母給的,因此在與親子間做進一步的互動前,必須先瞭解自己的情緒特質,從中找出和孩子相處時所帶出的不良示範,並且藉由故事、圖畫、遊戲,讓孩子的人格成長過程中培養出優質的情緒反應與情感表現。

情緒的概念與察覺

  情緒的技巧是可以練習的,藉由遊戲、故事與孩子互動,使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反應,利用簡單的圖片或顏色,讓孩子說出這圖畫給自己的感受是熱情的、開心的、還是生氣的、不耐煩的…,什麼樣的心情是要用什麼樣的詞句表達出來,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經常會有那樣的情緒反應,反覆練習表現情緒字眼後,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情緒表達,能夠直接容易的讓父母感受到,並瞭解他的期待。

情緒連環

  在一個團體裡出現一個不好的情緒,常會連帶影響到其他人,造成情緒連環;然而對於敏感的幼小兒童而言,父母的情緒對孩子們的影響往往是無法想像的,因此當察覺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家庭氣氛的和諧時,適時的道歉將有助於彌補這NG的場面,轉化情境,避免情緒連環影響了孩子的心理。

情緒認知、表達

  讓孩子體會「立場不同,想法不同」。孩子們通常依照自己的主觀認知從事各種活動,然而不同的角色扮演,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表達的方式也會因為經驗不同,造成情緒發展上的困擾,而影響到親子間的互動關係。

  帶領孩子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樣的事情,讓他們客觀的瞭解、體諒別人的情緒。當產生仇恨的情感時,藉由一些簡單有趣的故事體會寬容的美好,明白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學習原諒。有了認知,才能夠以平靜的心情去看待每一件事情。

分享學習

  剛入學的孩子,對於新環境通常會因為陌生而感到害怕,而內在的分享,將能夠使孩子放心、學習愉快。

  當孩子面對親人的思念,或者家中新成員的加入時,過度的思念與忌妒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害怕失去而引起的不安全感,藉由分享不但能使父母瞭解孩子們的感受,並且由此解決孩子們的心事,讓他們換個角度,試著接納,順利的適應新環境、新朋友;避免過度的保護,找出問題解決的策略,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困擾。

自我肯定

  學習用鼓勵、讚美取代責備,創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很不錯。

  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往往使孩子處於憂鬱。據調查,南部大學生有輕度憂鬱,缺乏自我肯定是很大的一個原因,不知道自己所學為何、不清楚自己的優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與特色,千萬不要以成績來定奪好壞,應該學習針對優點鼓勵他,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多建立孩子的自我肯定與信心。

學習同理心

  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若只是一昧的要求別人,是無法做到同理心的;擁有同理心,才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當孩子有困難時,如何為別人著想,一起解決困難,代替責備與不諒解。

  從情緒的覺察、認知一直到同理心,其實就是孩子正確學習情緒的方式,這需要不斷演練的。尤其,十二歲前的兒童情緒是最容易定型的階段,這時候的情緒學習做好,孩子將來的生涯發展都會是樂觀積極的。所以,要有好心情,就要有積極、正確的想法。
  改變內在的思考,要從小培養正確的思考模式,以產生好的行動,帶出好的結果,擁有甜美的人生。

(本文整理自週日10:05-11:00播出的「永恆的財富」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