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學生來說,打工已經不是件新鮮事了,但是每年到了寒暑假,也許是放假時間太長,在家閒得發慌,還是有許多的學生加入打工一族的行列。

  我自己過去也有一些打工的經驗,不外乎是做些電話訪問,或餐廳內外場打雜等毫不起眼的小事,錢沒賺多少,倒是把自己給累個半死。可是對美國人來說,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工作經驗,他們卻時常掛在嘴邊引以自豪呢!

   「打工」這個現象在美國可以說是再普遍也不過了,如果唸到了大學,還沒有任何打工的經驗,在老師、同學眼中,可能會是個異類。


   以小學生來說,三不五時就會看到幾個小女孩在老師或家長的協助之下,在郵局或銀行前面擺個小桌子,銷售一些自製的餅乾或娃娃,為自己的社團籌措經費。

  中學生雖然大都不在合法打工的年齡範圍中,但是,大部分的人會利用假日或課餘參與社區或公益團體的活動,擔任義工。

  至於大學以上的學生,則偏向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尋求工作機會。

   不僅打工的方式不同,打工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的人為了籌措學費,有的人為了照顧家庭(相信我,美國的大學生當中,已婚的不在少數),有的人為了表明自己已是家中獨立的份子,有的純粹是無聊想打發時間。當然,也有的是為了累積更多社會經驗。

   因為繫上的要求,我曾經修過一堂大四學生的課,由於畢業在即,老師便要求大家在課堂上練習自我行銷,將老師和同學假想成自己畢業後最想進入的一家公司的面試官,每個人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將自己推銷給在場的聽眾。

   由於我過去曾有三年的工作經驗,雖然不是在美國人熟知的國際大公司上班,但自覺在一群大學生當中,應該尚算出色。可是,當其他同學陸續上台報告以後,我當場「傻眼」。

   我完全沒有想到,一個美國大學生竟然能當到餐廳領班,甚至是銀行經理,即使只是冰淇淋店的小主管,或是一般公司的客服人員,他們也能侃侃而談工作中的學習收穫。

   頓時讓我覺得自己的三年工作經驗微不足道。並不是我的經驗乏善可陳,原因在於他們在每一段工作經驗中,不但描述了工作內容、學習過程,最重要的是表達了內心真實的感受。

   比如說,一個冰淇淋店的小主管,主要的工作是管理店內的其他員工,控管進貨的數量流程,負責與總公司的聯繫,以及處理店裡的突發狀況。每一項工作的內容,都會以生動的例子加以描述,除了顯示他的工作表現,也讓聽者明白他處理事情的角度與方法。

   此外,即使對於公司現行的制度或是作業流程不滿,他也沒有情緒化的批評、謾罵,取而代之的是他對於公司的諸多建議,甚至提出許多有效而可行的專案。聽在台下的我耳裡,每一個人幾乎都是不同領域的可造之材,同時,也給了我很多的提醒。

   因此,在打工熱潮來臨的同時,不妨多找一些與自己未來職業相關的工作,可以累積很多的實戰經驗。此外,如果工作環境還算可以接受,盡量不要頻繁的更換工作。

   假如公司的制度健全,任職的時間愈長,可學到的層面就愈廣,也可以得到更多晉陞的機會。

   最後,多用心思考工作當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不要只是消磨時間,雖然口才可能會變好,但是內涵卻不會相對增加。

   認真看待每一次的打工機會,不僅賺錢也要賺經驗,相信在下一次的自我行銷中,你就會成為讓台下驚艷的熱門搶手貨。

(「快遞星期六」點點主持,每週六11:00-12: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