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一九七九),特殊教育在台灣尚未普及的年代,三位從美國主修特殊教育的張培士、賴美智、曹愛蘭,憑著熱心與傻勁,成立了專門幫助心智障礙兒的協會。

  多年來,她們突破重重困難,寫下令人敬佩又亮麗的成績,為台灣的心智障礙兒開闢了一片湛藍的天空,而三人中的張培士與賴美智無疑是關鍵性的靈魂人物。

一群陌生人共做一件新事

  說起陳年往事,張培士老師平穩的聲音中透出一絲興奮。「當時我剛回國不久,到台北師專特殊教育中心兼課,遇到賴美智老師。兩人對於當時台灣啟智教育,疏忽了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孩子的狀況都心有同感,於是在很單純的『實在應該給他們受教育的機會』的意念下,很快地決定要成立一個以訓練重度心智障礙孩子為主的訓練中心。」

  然而要落實這個單純的意念著實不易。張培士因為才剛回國,不熟識相關人士,幸而賴主任在師大特殊中心工作,認識較多的人,她就立即展開招兵買馬的工作。

  賴老師介紹了也是學特殊教育的曹愛蘭老師加入工作陣營,又邀請任教於師大的林寶貴教授、台北市立師專特殊教育系的吳純純及莊冠月兩位老師、社會知名學者柴松林教授、名作家李昂,以及她們三人的夫婿楊碧川、鍾榮銓、施信民,在一個月內組成了董事會。

  就這樣,一群原本完全不熟識的人,用無息貸款的方式,每人拿出五萬或十萬,共籌募六十萬元開辦費。租了一間六十坪地下室,隔成三間教室及活動空間,買了一輛中古的娃娃車,及課桌椅、教具、玩具等設備,連同押金、租金以及第一個月十位工作人員的薪水,一共花費三十六萬新台幣,就這樣開始了「第一」的運作。

樂在照顧「低能兒」

  這些年來,曾經有不少朋友為第一社福基金會秘書長張培士惋惜,說她是浪費生命,去做一件看不到什麼大成效的事;也有人讚賞她很偉大,願意花一生的精力去照顧「低能兒」。
對於這兩種說法,她都欣然接受,但也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未能反映出她內心一直「樂在其中」的微妙感受。

  分析起原因,她認為是這份工作符合她的性向,讓她一直享受著被需要的成就感。也因為信仰的緣故,看到急迫性的需要,就自然而然的盡力去做;加上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很歡喜快樂的去做。

  她謙虛的表示:「與其說我是為大愛犧牲,倒不如說我是個幸運的人,選擇了對的行業!」
  這些年間,在沒有財團的支持,第一基金會陸續有了六個中心,聘用了二百多名工作同仁,還培植了無數的特殊教育專業教保人員,每日輔導六百餘位的特殊兒童,服務的內容也擴大至早療、啟智訓練、職業訓練、就業輔導、輔具展示、研發與製作等。並陸續出版特教叢書,提供啟智教育工作者的新知與實務的應用參考,走出一條外人意想不到的路。

  提起這些成績,張培士用一慣溫和語氣表示,除了要感謝大家的支持外,她還要感謝上帝的指引,賜下智慧,教導她如何在各樣大小事務上做合宜的決定,以致「第一」能發展順利,得以幫助許多人。

早期療育甚於事後補救

  儘管在外人看來第一基金會已經站穩腳步,對台灣社會做出不少建樹與貢獻,但她知道在社會許多角落裡仍然有許多急需幫助的個案,心中不免常為此難過。

  在台灣,大約每一百個家庭就有一位身心障礙兒。這些發展遲緩兒童,若能在第一時間接受計畫性的訓練教育,所產生的正面效果,遠比情況惡化後再處理要高出甚多。因此,對身心障礙幼兒給予早期療育與幫助,絕對是划得來的社會投資!

  但社會大眾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或是新手父母缺乏相關經驗,很多人無法接受家有特殊兒的事實,更多的是不曉得如何尋求資源來幫助這樣的孩子,以致於錯失了接受療育的黃金時間,父母及家庭因此要承受心理及經濟上莫大的壓力與負擔,導致家庭悲劇發生。這些狀況要獲得改善,還需要有心人士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快一慢的工作夥伴

  提起與賴主任長達二十多年的合作關係,不禁令人要豎起大拇指來稱讚一番。兩個原本沒有深厚的友情基礎、也沒有任何親屬血緣關係的人,竟然能並肩打拼二十多年,真叫當初認識她們的老朋友都跌破眼鏡。賴美智老師反應超快、點子特多,收集訊息非常廣泛快速,著重於點的績效,而張培士秘書長卻是凡事三思,一個錢打四個結,強調面的考量。

  對於這樣的夥伴關係,她也充滿了感恩:「對一個基督徒而言,我知道二十年來,上帝奇蹟似的把我和賴主任帶在一起,然後用始終如一的愛在每件大小事上看顧供應我們。無論是運動會、園遊會需要好天氣;孩子走失平安尋回來;多次驚險的意外沒有造成大災難;一切所需的經費都有預備;多位工作同仁無怨無悔的付出等等,從『第一』開始的第一天,我所信靠的上帝都在為我負一切的責任。」

  這樣單純的心志,不愛搞噱頭,不愛張揚,積極做事的態度,成為與賴老師建立革命情感的元素。雖然有時不免有意見相左,但彼此都能互信互諒,對事不對人,三分鐘前還爭得面紅耳赤,三分鐘後談笑風生。就這樣一路走了二十多年。基金會能發展成如今的規模,是當初她與賴老師都沒法想像的。

憐憫謙卑與上帝同行

  當然,再喜歡的工作都有感到疲憊的時候。這些年來,在工作和生活上她也經歷過沮喪、難過,甚至萌生退休之意的時候。每當此時,她就會用禱告來尋求,思想上帝的話語,保持樂觀的心,度過了無數的難關。

  回首過去二十五年,張培士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感謝神的帶領,感謝家人、朋友、同仁的支持。在第一基金會二十週年的專刊上,她曾經為自己所扮演的腳色下過一個註腳:「『直到今天雖然面對二百三十位同仁、五百位孩子的繁瑣工作,以及更多的發展計劃,我仍然不擔心,因為我深信上帝永不止息的愛,會始終如一的繼續帶領『第一』,只希望我仍願意始終如一的遵守聖經的原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相信就是這份篤定又謙卑的胸懷,讓她一路走來,遇到無數的好心人,獲得無數的支持與協助,無形中也為第一團隊帶來莫大的祝福。她認為,她若有任何值得外界肯定的貢獻,不過是盡心盡力而已!當人願意盡心盡力的去做一件對的事情時,上帝就要負責任幫助他去完成。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