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肯定是許多工作族喪失工作動力的主因。人為什麼會那麼依賴肯定?常見的原因有三:

(第一) 世俗文化常用「一把尺量所有人」,因此人不得不追逐「統一的標準」,好得到別人的稱讚。

(第二) 我們把人生的快樂,寄望在得到他人的稱讚,因此我們常仰賴人的臉色。

(第三) 我們認為人有成就才有價值,因此我們以成果衡量自己的成敗。

要想脫離缺乏肯定症候群,重燃工作動力,最好的開始,就從換個量尺量自己,找到能給我們公平肯定的來源。

換一把量尺看自己

基督教的聖經裡,記載了一段有關「工作得稱讚的標準」的比喻。它說,有位財主預備出遠門,於是把一些錢託付給僕人,吩咐他們要好好運用並保管這些錢,回來要交帳。於是,有的僕人分到五千兩銀子,有的拿到兩千兩,有位只拿到一千兩。

過些日子,財主回來了。那拿五千兩的,賺了另外五千;那拿二千兩的,又賺了二千,這兩位僕人都得到主人的大大稱讚。唯有那拿一千兩的,因為擔心錢少,萬一投資失敗,無法交代,就把錢埋起來,所以等主人回來時,他只能原封不動把錢還給主人。這僕人不但被主人嚴厲訓斥一頓,主人還把他的一千兩奪走,分給另外兩個人。

這樣公平嗎?很公平!從起步的階段看,的確是有人條件必較優越,有人則本就天賦條件不如人。如果這就是我們看自己的方式---從所擁有的與人比較,我們都會像這位僕人一樣洩氣、膽怯,無法舉步向前。最後,也就交不了帳,得不著稱讚,但神對人的看法與世俗不同

接納已有、迎向未來

有好些缺乏肯定感的人,其實都很像這位僕人一樣,不能接納自己已有的,總和人比較。於是就自憐的躲在舒適圈(comfort zone)內不敢出來。因此也就永遠沒有機會掙得更多,所以永遠維持一千,甚至連原有的也失去。但他若勇敢的把僅有的拿出來投資,即便不能立刻賺到五千,如他持續努力,焉知過些年他的成果不會趕上那五千的?

今日不努力,就不會有明日的兩千、三千或五千。當我們只有一千時,我們要接納自己,不要去羨慕別人一開始就啣金湯匙,也不用理會別人衡量人的方式。我們要認清這事實,不能依賴周圍人給我們肯定,我們需要自己另尋肯定的來源。

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在聖經的這段比喻中,那個只有一千兩,又把錢埋在地裡的僕人,最後被主人責備他是「又惡又懶的」僕人。而那拿了主人五千兩又賺回五千的,則被稱為「忠心又良善的」僕人。

這其中的差別,不是大者恆大,而是兩個僕人的做事心態不一樣。聖經中所稱的「忠心良善」,指的是那僕人體貼主人的意思,瞭解主人的心意,知道主人給錢的目的是希望他好好的去用,也積極的盡力認真去做。瞭解並遵循主人,也就是天父上主,的觀點叫做良善。

如果我們在工作上都用「忠心良善」的態度,我們一定會有進步,當然還是有人可能表現的比我們好。但我們不需跟人比較,來作為判斷自己價值的方式。

因為聖經告訴我們,神要我們負我們所該負責的責任,而不是要求我們所無能為力的。祂評價人是看我們做事的「態度」,而不是我們做事的「能力」及『成就』。世界上的老闆常是結果論的,但上帝不是,上帝是看人的內心及態度。祂不會把蘋果和橘子比較,人的優越如果是來自於上主所賜的,例如:天賦才幹、家世、教育機會等,在神面前是一無可誇的。

上帝能給你需要的肯定

做基督徒的好處是,你的肯定來源是從那位公平的神而來。所以,要想脫離缺乏肯定的恐慌,最好不要把肯定來源建築在人的身上,因為這世界多是重成果、輕過程,要擁有公平的肯定感,最好的來源是公平的神。

事實是,人很多的限制終其一生都可能無法突破。如果我們落入「比較」的日子,老是把自己有的跟別人比,那我們就不免要時時缺乏肯定感了。我們需要另外找一個標準來評價自己,上帝給每個人一些才幹及獨特的經驗,我們的品格、態度、道德、思想,是可以改變的,但我們的特質能力是有上限的,是不一定能改變的。可以改變的部分,神要我們為其負責,但無法改變的部分就不是我們的責任了。

神對人的評價原則,是世間最公平的,叫人無可推諉。

當我們找對了肯定的來源,當我們盡力了,仍舊不能獲得老闆的肯定時,我們還能認定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因為我們有從上帝而來的肯定,我們不再需要倚靠人的臉色來獲取動力。

當我們克服了這個「一把量尺、單一標準」的結果論世界,我們接下來就需要處理另外兩個常教我們失去自信的原因,那就是「快樂的來源」與「有價值的定義」。這兩點,我們下次再談。

(紀惟明製作主持的「展翅上騰-Office EQ」 每週一08:00-09: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