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會影響我們工作動力的原因,有些是與人有關的,例如缺乏他人肯定;有些是與事有關的,例如失敗;還有一種是主觀的認知,叫做「不能勝任感」,英文翻成「incompetence」,它可說是一種職場的憂鬱症,不分才幹高低,不分行業與階層,從基層員工到高階主管都可能罹患。

與才幹績效無關的莫名困擾

不能勝任感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它來自心中的莫名恐懼,認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承擔被交託的工作。

有這種感受的人,他的工作表現可能不錯,甚至有高績效表現,但他仍舊無法跳脫主觀感受。不能勝任感是非常主觀的感受,和有沒有才幹、能力或績效無關,因此很多在別人眼中是天之驕子,無往不利的人,同樣深受「不能勝任感」的困擾。

恐懼失敗、看衰自己

「不能勝任感」與缺乏肯定或失敗感不同,發生原因並非由客觀的人或事實導致,而是心中油然而生的感覺。這是一種事實尚未發生,就預告它失敗、預先看衰自己的莫名情緒。

原因來自對失敗的恐懼,事情並未到達不能勝任的程度,心中已經恐懼力不能勝,憂慮萬一失敗怎麼辦?心中常有怕人看穿自己其實無能的不安感。這種情緒背後往往混雜著超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一個不能達到的目標,及對自我否定的自貶傾向。

有不能勝任感的人往往將這種對自己的「主觀認定」,擴大為他人的認定;並把不能勝任從「感受」,誇張為「事實」,認定自己客觀上不能勝任,而且認定別人也是如此看待自己。

沒有客觀標準的自我要求

不能勝任感的自我要求欠缺客觀依據,它是一個沒有明確界定的標準,是一種「我應該」的標準。而這個「應該」往往不切實際、過於完美,甚至超乎他人的要求。

當我們連做很熟習的事都會恐懼失敗,覺得自己不能勝任時,我們可能就罹患了「不能勝任感」症候群。

苛求自己的完美主義

有不能勝任感的人,經常不健康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讓自己永遠達不到。因此永遠都處在「我應該達到,但我達不到」的挫折與恐懼裡。

當教練在訓練跳高選手時,是針對他現在的能力,設定一個「有點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挑戰」的標準。例如,選手可以輕易跳過一米五,那麼教練可能會把標準設在一米七,但絕對不是二米。同時當選手練習失敗時,教練會下修標準,直到這位選手能夠超越時,才開始又提昇標準。

被不能勝任感困擾的人,卻不是一個好教練,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完美主義,沒有彈性,一開始就設在最高的標準:二米;而不是一個漸進、合理的標準:一米七。

如果嘗試失敗了,這類人還是不降低標準,甚至拉高標準,因為認為自己「應該達到」,望著那現時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怪要終日恐懼自己的能力穿梆了。

弔詭:標準越高、績效越差

標準不過高的人,因為相信自己能夠超過標準,因此所激發的工作動力,會使他容易有好的績效表現。

但一個開始就採超高標準的人,原本是希望用高標準激勵自己向上,但卻因為那顯然是天上的月亮,總是達不到,而屢屢受恐懼情緒的困擾,最終,連原有的標準可都達不到了!

因此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過分期盼好表現的父母或主管,往往會因為缺乏漸進提昇標準的教練方式,而深深打擊兒女與部屬的志氣,使他們總是失去鬥志,不看好自己,最終也就欠缺提昇績效的自信與動力。

你有職場憂鬱症傾向嗎?

不能勝任感的人與憂鬱症患者,有非常類似的心靈狀態。這類人不但看自己不行,甚至會認為別人也是如此貶低自己。因此總是憂心別人對自己的輕視,覺得別人在批評自己,也會試圖把自己封閉起來,好躲避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其實這種評價可能根本不存在。

這類人會逃避面對人群、壓力與工作挑戰,並習慣用辭職、改做容易的事,來逃避那事實上不會發生的失敗。這類人經常處在焦慮與恐懼之中,過分擔心丟臉的事將要發生,擔心別人會批評自己,常一面帶著巨大的心裡壓力,一面裝著若無其事的工作,也老是萌生退意。

同時,有這類感受的人也可能用「武裝」來保護自己,拒絕聆聽他人的批評或建議。因為他害怕面對缺陷,所以過度防衛自己,拒絕一切的建議,導致別人認為他是驕傲的人。

不能勝任感是一種錯誤的,不健康的思考模式,需要破除它才能走出憂鬱,拾回失去的動力,下期,我們將討論走出不能勝任感的幾種方法。

(「展翅上騰—Office EQ」紀惟明製作主持 每週一08:00-09: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