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樂在聖樂事奉的楊伯倫,香港聖樂團創辦人黃飛然先生曾說:「近代聖詩創作最具代表性的,當推香港的楊伯倫」。

一九三一年楊伯倫出生於上海,自幼體弱多病。一九三七年,日軍進攻上海,隨著父母逃難至英國租借地,十四歲那年父親過世後,母親也因為積勞成疾,長年臥床。雖然外在環境堪憂,卻有詩歌與來自教會大家庭的溫暖陪伴楊伯倫。

十六歲時,他參加上海富吉堂少年詩班,同時也跟著梁友民老師學習小提琴。當時,上海教會音樂風氣非常盛行,有各個年齡層的詩班,還有大型管弦樂團,音樂人才備出,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音樂家的搖籃。楊伯倫也深受薰陶。

楊伯倫用心耕耘教會音樂,不斷學習,提昇自己的音樂能力,同時也漸漸感受到,不管是演奏或是指揮詩班,看到、聽到的人都只有一場音樂會的人數。但是,一首詩歌,卻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被使用,讓更多人聽到福音,得到幫助。

一九五三年,在一場冬令會中,楊伯倫再次將自己奉獻給上帝。同時也寫下「神的應許」與「罪人的禱告」兩首詩歌,開啟聖樂創作之路。

一九五九年,「三年大躍進」開始,在此之前,教會已被迫停止活動,甚至改為工廠。楊伯倫在時代動盪之中,經歷飢荒、煉鋼、下鄉勞動、參加鬥爭等。

一直到一九六二年,他有機會移居香港,身上只有三塊錢港幣,一切重新開始。但是楊伯倫始終沒有忘記帶領他、愛他的上帝。他繼續參與教會音樂事奉,同時以教小提琴維生。

兩年後,他先與朋友合作成立公司,一年後自己成立化學公司,研發生產一系列清潔劑,也進行大樓外牆清洗工程。事業不斷擴張,楊伯倫曾經擔任好幾家公司的董事長,還得到香港最高行政首長親自來函肯定他對社會的貢獻。

工作繁忙,楊伯倫仍然堅守對上帝的承諾,無論是商務旅途,甚至用餐時,都可以創作聖樂。當他在世界各地奔波,看見繽紛雲彩、璀璨夕陽、聳立高山、遼闊海洋,無時無刻都讓楊伯倫對上帝發出讚美,寫出動人的樂章。

一九九二年,楊伯倫將公司轉售,只為了能全時間以音樂事奉上帝,推廣聖樂。他的作品屬於傳統古典的音樂風格。楊伯倫認為:「聖樂應負起讚美、激勵、安慰、勸勉的使命」。

他以聖經哥林多前書十四章十五節:「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提醒我們在唱聖詩的時候,要以心靈和悟性歌唱,要傳達上帝的慈愛與聖潔公義,以及對人的安慰鼓勵。楊伯倫更提倡以母語來讚美上帝,讓唱者與聽者更能領會歌中的意義,更得幫助。

(「音樂部落格」陳倩儀製作主持 每週日03:00-04:00播出)

推薦聆聽:

楊伯倫聖樂事奉六十週年特輯 楊伯倫作曲

第一輯 主!我要讚美你

第二輯 是因著愛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