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窩】

 

你家LINE了嗎

 

>劉容襄 專訪 / 編輯室整理

 

當工作與家庭衝撞時怎麼辦?如何用數位科技凝聚親子關係?溝通時該注意那些界線?專長心理衛生、人際關係、家庭心理學、短期諮商、團體輔導與諮商的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王以仁教授,接受訪問時,提供以下實用的建議。

工作衝撞家庭怎麼辦?

一位研究所畢業的婦女,最大心願是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婆家希望她能分擔家計,於是她放棄大公司的優渥待遇,選擇離家近的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以兼顧家庭。

另一位大學畢業分發到彰化濱海學校的女老師,因為丈夫、孩子在南部,幾度想辦法都無法如願調回家鄉,想離職回家相夫教子,因為婆婆不同意,及為了房貸、孩子的花費等因素,只好繼續留校執教,在學校、家庭兩地奔波。

社會上有不少的已婚婦女最大的心願是在家相夫教子,囿於現實考量不得不工作、家庭兩頭忙。王以仁教授建議,無論如何,要以積極正面的心態面對。即使很難達到第一志願,卻可以選擇第二、第三志願;既然非做不可,就要改變,調整心態與情緒面對。

短期諮商學派強調「如果你的方法管用,你可以多多的使用;如果你的方法不管用,就試試其他的方法吧!」改變的先決條件是先「察覺」,透過安靜自省及他人的提醒看到自己的問題,再找出解決方法,並自我督促做出改變。

你家LINE了嗎?

五十年前電視機出現時,家長避免孩子沈迷,不是拒買就是限制收看時間;網路時代,為避免網路成癮,不少家長不裝網路,以致於許多孩子往網咖跑。自從通訊軟體LINE發明後,許多老闆在下班後仍用LINE和員工討論工作,讓員工很無奈。

王以仁說,社會不斷E化,處處都是網路,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可走,只能打開心胸快快樂樂的去歡迎它,並要因應社會變化強化正面效應,善用媒材做有益的事,降低不當的影響力。

當大家都使用LINE時,可以建立家庭群組,家人可以透過群組分享內心話,或討論事情,彼此提供營養的內容,如:好文章、好笑話、快樂興奮的事,切勿把它當作控制的工具。LINE可以分層次,有些公開有些秘密,免得赤裸裸的反而不好。

相對的,父母下班回家後,如果只忙著上網、滑手機,沒有其他的親子互動,孩子自然而然也忙著上網跟朋友聊天、玩遊戲,彼此互不相干。他建議父母盡量安排週末假日帶孩子出門活動,露營、釣魚、爬山、親近大自然,讓孩子知道,除了電腦、手機、LINE之外,與父母在一起也有不錯的時光。

關係重於對錯

「家庭最重要的,是『關係』非『對錯』。溝通不是說道理,而是除去不必要的誤會。溝通也需要有技巧、有界線。」

王教授累積數十年的溝通經驗後體會:說話(溝通)要看時間、地點、關係(程度),真理非越辯越明,何況人所說的不見得是真理。

他提到自己年輕時對婚姻很理想化,認為夫妻有話就要說清楚,因此常跟妻子溝通到半夜,還是無法說清楚。第二天醒來覺得不該如此,就跟妻子道歉,妻子回應:「你說的那件事,一點也不重要,但是我對你說話時,臉紅脖子粗、咄咄逼人的態度很失望。」

原來,溝通要掌握輕重、氣氛,離開爭吵的情境,退一步海闊天空,思緒也會更清晰。針鋒相對後,雙方都是輸家。

親子關係別談效率

親子關係不好,想刻意溝通去控制對方,會遭對方拒絕;關係好,不用刻意溝通,對方也會很自然的互動往來。雙薪家庭的父母工作時間長,陪孩子的時間變少,因此下班回家後跟孩子說話總是把課業擺第一。「安親班功課寫完了嗎?」「把考卷拿出來」,生活越來越有效率,也越來越無趣。看到爸媽回家,孩子就知道他們會說那些話,親子間自然越來越沒有交集。

他提到,親子相處就像兩人跳舞一般,要注意三要點:1.溝通前先建立好關係。2.溝通時要選對時間、地點、方式、並懂得察言觀色。3.平日就要經營關係,發現問題時主動面對、改變、並蒐集方法,若能先防微杜漸,效果會好很多。

 

本文整理自黃迺毓、劉容襄主持,每週二0805-0900播出的「家庭知多少」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