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故事】

 

蘇力侵台的那天夜晚

濁度大戰十五時

 

>應靜怡 「聽台灣水的故事」節目主持人、留美環境工程碩士、資深媒體人、益人學苑講師

 

每當山區下起豪大雨或是遇到颱風來襲,除了擔心土石流、淹水,也擔心水庫濁度變高而影響民生用水。因此不少人會在Line群組提醒親友儲水,就怕發生限水或水質混濁的事。

濁度大戰開打

民國一零二年,強烈颱風蘇力於七月十三日侵台,帶來創新高的豐沛雨量,單就水庫集水區雨量站,一小時及三小時降雨強度,皆超過兩百年重現期。另外,石門水庫電廠之水質濁度竟然一度飆高達二十萬NTU(濁度單位)!專家研判水庫高濁度情形將持續七十二小時以上,如果濁度短期內無法下降,則下一週起恐怕會令板新地區面臨限停水局面。這真是一場艱困的「濁度大戰」!

十五小時耐力戰

水庫人員即刻於七月十六日晚上十點開始長達十五小時搶救濁度大作戰,不僅考驗專業知識技術與應變能力,在緊迫時間壓力下,更考驗著每一個人的體力與心力。

政府應變小組立即緊急召開會議,一方面展開水源調度,以穩定供水情勢,另一方面也想盡辦法降低原水濁度,工作人員挑燈夜戰,不眠不休地進行閘門操作,同時也每隔三十分鐘採水分析各控制點水質濁度,並與自來水公司密切連繫,同步進行鳶山堰閘門排砂操作。大家把那些年為了改善新北市及桃園地區供水所施作的重大工程,功能全部發揮,這些都成為化解供水危機的功臣。

工作人員不眠不休工作,直到十七日清晨四時,監測到電廠濁度下降,放出來的水開始變得清澈,一位工作人員不禁脫口而出:「自從艾利颱風後,我們與高濁度作戰這麼多年,終於在今天打了一次勝仗!」現場許多人幾乎熱淚盈眶,互相拍肩打氣,因為原本可能停水的危機竟然完全解除!

台灣傳承核心價

工作人員努力不懈與濁度大戰之精神得我們敬佩!這精神就是台灣的核心價,是世代相傳的珍寶。回溯過往,不難發現更早以先的前輩就已樹立風範。

話說當年石門水庫的興建,是以民國五十二年五月開始蓄水為目標,時任總工程司的顧文魁先生,針對各項工程都以此作為目標。

當時,因溢洪道底下還有兩件工程尚未完成,如果開始蓄水,水位一上升,就沒辦法再施做,連美國顧問專家也認為會有風險,建議等到汛期過後再做。

但是顧文魁認為,水庫就是要用來儲蓄颱風的水量,如果工程延後,就得再等一年才能蓄水。既然計畫已經決定五月要開始蓄水,就應該要堅持,努力把未完成的兩件工程在汛期前完成,於是他要求同仁三天內完成趕工計畫,美方專家也只好配合。在大家同心協力下,水庫如期完工開始蓄水。

站在壩頂上的傳說

不料當年的九月十一日,碰上葛樂禮颱風夾帶破紀錄的雨量,一夜降雨就把水庫蓄滿,可能造成潰壩,導致下游地區甚至波及大台北地區淹水的危機,因此一度很緊張。

石門水庫第一次洩洪,六個閘門全開,溢洪道巨大的洩洪量直衝後池堰,加上閘門打開時間倉促,首當其衝的就是後池堰兩旁的設施設備及員工,還好顧文魁坐鎮指揮,及時下令所有員工緊急撤離工地,雖然岸邊的混凝土廠、機具、庫房、餐廳、宿舍工寮全部被沖毀,唯一慶幸的就是所有員工保住了性命。

員工安全撤離工地後,顧文魁擔心水庫的安全,再到壩頂勘察,當時他站在壩頂,面色凝重,心急如焚,那時候水庫洩洪量為9,600立方公尺/秒,進水量卻高達10,200立方公尺/秒,水位一路飆升至標高249.09公尺,早已超過滿水位標高245公尺,水位、洩洪量都創下石門水庫歷史記錄!幸好後來雨勢變小,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這是自助、人助、天助,而「站在壩頂上」的感人故事,至今仍然流傳,道盡了台灣人克盡職守、為里、為土地的一份用心。

 

文章內容由國際水利環境學院提供,欲了解更多內容請聽【聽台灣水的故事】九月份節目細說鰲鼓濕地,每週六0905-1000播出,游進裕、應靜怡主持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