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健康

 

在宅醫療先驅俠醫黃明裕

為失能者進行口腔醫療

 

榮獲2020年醫療奉獻獎的陽光牙醫診所院長黃明裕醫師,被病友們尊稱為「俠醫」,因為長年專門照顧特殊族群的口腔衛生,他進入了2個人跡罕至的領域,一是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另一個是在宅醫療。

2008年,黃明裕赴日本東京齒科大學進修,4年後取得博士學位,持續投入特殊需求口腔照護,而後擔任台灣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會理事長。就牙醫服務的對象而言,所謂的特殊族群主要是指失能者,包括身心障礙者和高齡老人,為了降低他們的恐懼、讓治療牙齒的過程更順利,麻醉往往是必要的手段,又因為他們行動不便很難出門看病,因此黃明裕直接到患者住處為他們打理口腔衛生。

每次進行在宅醫療時,黃明裕都會帶著一個重達37公斤的移動式設備和各式各樣的工具、馬達等。雙北老公寓特別多,這時黃明裕就得扛起重重的設備爬樓梯,今年59歲的他自詡「體力還可以啦」,還說為了可以扛機器去看病人,「我有必要一直維持身強體健喔!」雖然他話說的很輕鬆幽默,但這份工作的負擔實在不輕,能夠一路如此無怨無悔走下來,「我兒子是很重要的動力。」

黃明裕只有一個兒子黃于軒,今年37歲。患有唐氏症的于軒出生後,改變了黃明裕的牙醫之路。為了照顧兒子,他開始投入早療、特殊教育以及支持、關懷團體等,牙醫工作也從一般尋常牙醫最常做的植牙、矯正等轉向特殊族群的照顧,「兒子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特殊族群的需求,我感同身受。」

因此,很多其他牙醫不敢收、不想看的特殊需求族群,包括唐氏症、自閉症、身心障礙、罕見疾病、失智症長者等,都成了黃明裕長期照顧的對象,甚至成了老朋友。黃明裕總能以最大的耐心和同理心,仔仔細細地為他們看牙,曾有一位無法言語的自閉症青年,以文字表達對黃明裕的感恩,並說多年來,只有黃醫師能夠安撫他的抗拒和躁動,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看牙的過程。

黃明裕說,照顧這些特殊族群時,他也常常得到很多感動和激勵,例如有一位和他同年的漸凍人病友,逐漸失去身體的各種功能,以吸管訓練並維持吸允的能力,當大口徑的吸管吸不動時,家人想要給他換口徑小一點的吸管,免得他吸不到水喝,但這位病友卻拒絕,再苦再難也要試著用大吸管喝水,因為他擔心自己會一路往下退步,「他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不要那麼快失去身體的功能,」黃明裕說:「我在他身上看到生命的堅韌!」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黃明裕觀察到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現象,就是很多照護者對老人口腔衛生的認知不正確,最常見的誤區就是認為插鼻胃管的老人不需要特別關注口腔衛生問題,因為他們沒有用嘴巴吃東西,黃明裕說,這個觀念不但不對、而且非常危險。他強調,插鼻胃管的老人還是有清潔口腔的需求,因為以鼻胃管進食的管灌營養品很多是高營養的奶製品,在老人上顎牙側面舌根處有一個細凹處,常會囤積奶垢,如果不清除乾淨,非常容易孳生細菌,再加上老人沒有咀嚼,口腔各個部位沒有運動,牙菌斑、牙垢、牙結石不容易除去,因此必須定期清潔口腔,除了避免發生蛀牙、感染等問題之外,也可以減緩牙床萎縮。

此外,如果老人家口腔沒有做必要的清潔,口腔有細菌,一不小心嗆到,細菌跟著口水跑到肺部,結果就造成肺炎。所以黃明裕會定期去照護看這些老人家清潔口腔並檢查咬合的情形。

為失智老人看牙以來,他最感欣慰的就是很多照護者在他的提醒下,改變照護方式,老人家的健康和生活品質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回首來時路,黃明裕說,他曾因為兒子的狀況有過低潮,幸而有包括喜樂家族等支持團體的鼓勵和扶持,讓他和妻子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視野,因此,他也很願意多多回饋社會。除了固定的在宅醫療服務,黃明裕也多次參加1919偏鄉醫療服務。越付出就越想繼續,因為「我看到台灣各個角落還是有那麼多需要。」黃明裕說,為了人人都可以得到足夠照顧的醫療平權,「我還要更努力!」

 

(文:彭蕙仙。本文整理自彭蕙仙主持的「樂齡生活讚!讚!讚!」內容,每週四16:05-17: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