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

 

為什麼總覺得被別人錯待

 

小怡的爸爸八十幾歲,現在住在護理之家,小怡每週會花時間去看他,跟他聊天。有次他們聊到小怡國中時的往事。

小怡說:「我國中時,你們都只看成績,在你們的眼中,我都一無是處,是你們的恥辱。」

但爸爸說:「沒有啦!我不是只看你的成績,但我真的很擔心你的成績,只是我不知道怎麼關心你,所以我就選擇沈默。」小怡接著說:「我覺得我講出來之後,會讓你更生氣,我就乾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

現在孩子已經青春期的小怡,從與爸爸的互動中回頭看看自己,她想「我也是這樣的媽媽嗎?我是不是看到兒子只會說『誒,今天考試怎樣?你今天有沒有乖?』」

而那個乖是代表什麼?讓孩子感受到的關心,是關心成績還是真正關心孩子的需要?

「當回想青春期的時候,我不覺得我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是關心我的,他們的方式讓我覺得,你不關心我、不了解我,你對待我的方式是不對的」這也是小怡今天要問的問題,為什麼我總覺得被別人錯待?難道我有被害妄想症嗎?愛自己跟愛別人怎麼這麼難?了解自己的人怎麼這麼少?

快樂送到家主持人林凱沁,擁有豐富的心裡諮商與輔導經驗,凱沁老師建議:「首先,可以從感受與事實來看,感受上,對方沒有正確對待我;事實上,他真的用錯的方式來的對待我。但是,你的感受不一定是事實,可能有認知上的差異。」也許有人會覺得自己所到各處都被別人錯待,但是在生活上,我們有時候也會錯待別人,人是有限的,沒辦法完全滿足別人的需要,也沒辦法完全滿足自己,即使想像中是對的,做出來也不一定是對的,更有很多人想了卻做不到。」

聖經說:「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為什麼要服我,因為我立志行善行不出來啊!所以保羅才會說,我們要攻克己身,我們要約制自己,要叫自己的身體、心智留有上帝的位置,讓上帝做我們的主。

錯待本身就是不客觀的,是有些主觀的。

若談到事實,如果一個人一直覺得我是被錯待的,我們無法跟他對話。

但談到感受,為什麼愛自己愛別人這麼難,這問題是可以成立的,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感受,每個人個性不一樣、需要不一樣、亮點不一樣。有人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但是有人是船到橋頭自然直,隨時滾動式調整;有人不喜歡驚喜,突然為他辦一個生日派對,對他來說是驚嚇。

有人說,我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這樣!

但對他來說,他可能只能表現到這樣。

有人說,我花了這麼大的力氣,你應該也要非常非常高興,但他可能沒有表現出來,只是心領了。

有人說,如果有人對我做了什麼事,我就會何等高興,而你竟然沒有反應……,但每個人個性就不一樣啊!

愛自己是了解自己,以對自己的好去對待別人;愛別人是了解別人,照別人的需要去對待別人。很多時候,我們都用愛自己的方式去愛別人,或是以愛為勒索的工具。我以為這樣對你好,但這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在親子之間最常見的就是,媽媽想要安慰你,但你卻覺得他很煩。媽媽不是沒事做,她用她的方式關心你,但可能不是你現在能接受的方式。

認識自己,瞭解他人,看似大家都會講,但人是有限的,我們沒辦法真的了解每個身邊的人。

每個人個性不同,需要不同,能產出的東西也不同,就像我們沒辦法叫烏龜爬樹、飛鳥賽跑、兔子游泳。

有句話說,相愛容易相處難,當我們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經驗不同,被善待的定義也就不同,就有很多的可能會錯待別人。

讓我們多溝通、多自我認識、多接納、多體諒,一起消除不必要的障礙,很多的不同會在相處時會遇到,但當我們相愛時,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讓我們更多彼此相愛,錯待的問題就可以更容易被化解。

 

(本文整理自林凱沁主持的「快樂送到家」節目,歡迎上網收聽節目Podcast)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