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力,就是國力

        

        幼稚教育的創始人,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當初看到這句話時,深受感動。


 

       一路走來,看到身邊競競業業的媽媽朋友們,她們像變型金剛一樣,以不同的身份出現:有的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教育長、料理長、財務長、家事管理長、文化長、康樂長,有的是媽媽董事長、媽媽總經理、媽媽工作者,或者是外籍媽媽、新移民媽媽、單親媽媽、特殊孩子的媽媽、父代母職的媽媽、志工媽媽、故事媽媽等。


        媽媽們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在自我、家庭、孩子、工作、生涯發展、社會之間,奮力闖出一片天,總是令我讚佩不已。雖然,現在台灣的生育率逐年下降,但我相信還是有非常多的媽媽,更渴望高品質的育兒知識與視野,我們真要對這些掌握台灣未來「生」機的媽媽們,獻上無限敬意。媽媽力,就是國力,一點都不假。



孩子0~6歲的生命經驗,與父母息息相關


        現今的科技,可以更精密而正確的觀察腹中胎兒的行為,醫學也很發達,找到可以信賴的婦產科、兒科醫師就可以好好守護孩子的健康,但是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我們很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懷孕到6歲之間,身為父母的我們,要能貼近孩子的心靈。當我們更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就較能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的情緒,且對身邊的家人開始有了信任,也有了安心,所以孩子的哭鬧、撒嬌、看似惡作劇的行為,請爸媽要欣喜接納,不要急著說No!父母要成為孩子成長的支援力量,孕育一個胎兒其實就是孕育一個人,同時是使一個女人成熟的過程;育兒也能讓為人父母者與自己的過去和解,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以及孩子所擁有的強大力量。肯定孩子所具備的天賦、特質,本身就很有價值,未來長大面對社會現實的挫折,心中仍會有一股來自父母的肯定暖流。尤其0~6歲的生命經驗,對於未來的人生,是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為,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孩子。



少子化時代的育兒趨勢


        美國文學家梅爾維爾曾說:「我們無法為自己而活。我們的生命被一千條隱形的絲線連接著,我們所有行動的開端與得到的結果,都沿著這些絲線。」當我們看到台灣最近的虐兒事件、家庭暴力……等層出不窮,而且愈來愈懾人心魄,我們就不能完全置身事外。我們整個社會是否能形成一個健全的育兒環境,是否有家庭、社區鄰里友善的支援體系,其實是媽媽能否「安心」育兒的關鍵,媽媽需要的是「以行動來支援,以愛來包容」,媽媽不是超人,也不是台傭,媽媽是人。我們需要支援育兒的制度與各種服務,結合政府、家庭(尤其是父親)及社區(企業)三位一體的觀念,讓育兒之路不孤單,這才是「少子化」時代,社會要協力育兒的大趨勢。



幫助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


        傳統上,我們總認為「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但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卻告訴我們,未來的世界需要孩子更多元的能力:高度自信,勇於嘗試,克服挫折,順境能生,逆境更能活躍,能在街頭、叢林闖蕩的「街頭營生者」,比起溫室中的花朵,或者只會順著順境跑的人,更能適應未來多變的世界。


        尤其,台灣的父母開始重視慢養的教育觀:放慢腳步,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恰好和最近風行的慢活、慢走相近,都是一種更貼近生命的生活態度。父母不要為自己打成績,當父母是需要高度的專業能力,不要事事求100分,對孩子也是如此!肯定孩子本來的樣子,迎接「孩子的時代」。


        0~6歲之後,孩子會有更飛躍的成長。日本學者汐見稔幸認為,7歲是幼兒期的完成期,8~10歲的孩子會真正有要邁入新世界的想法。接下來的人生大戲則是「11歲」,這時候的孩子一心憧憬著要去很遠的地方旅行(此時期兒童文學的重要主題是「離家」),但是只要確定「回到家就安心了」,就可以以家為本壘,而向未知的世界踏上旅程,然後,帶著旅途上的許多故事回來,家、父母與孩子的連結,就會像同心圓似的擴大。


        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力量,讓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知名電影《哈利波特》、《神隱少女》的男女主角,不都是這種年紀的孩子嗎?我的女兒瑋瑋恰好就是這樣的年紀,幸好看到汐見稔幸的一席話,我才不會被突然間爆發的「11歲的力量」所困惑,我也才能用欣賞而不是害怕、生氣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母親節,我有一個夢。當每個人順理成章把媽媽當女強人的時候,希望媽媽在愛孩子、愛老公之前,要先愛自己,也懂得讓貼心的老公和孩子分憂解勞,媽媽能夠賞識每個孩子的不同才華。快樂的媽媽,造就快樂的孩子,如此一來,媽媽力,真的是國力。


(本文整理自胡芳芳主持,每週五08:00-09:00播出的「展翅上騰—新生活時代」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