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平  主持
鄭忍嬌  主講
編輯室  整理

 

  男女對承擔家事的觀念不同,不僅容易導致夫妻爭執,也讓女性對婚姻裹足不前,甚至不願生兒育女。

 

男女家事觀念不同易造成紛爭
  有位名作家說過他是用腳泡牛奶給孩子吃的。原來,半夜孩子餓得哇哇大哭時,他就用腳踢醒旁邊的妻子,叫她起來泡牛奶給孩子喝。這說明對大部分男士來說,家事、照顧孩子,是媽媽或妻子的事。
  一般家庭,男女在婚前自己在外面住的時候都要自己清洗衣服和收拾房間;婚後男性往往理所當然認為應該由妻子代勞而不再做這些事。
  擔任家政老師時,我曾問高中生對婚姻的看法,大部分男學生表示:人長大了本來就應該結婚成家,多數女學生卻不這麼認為。她們發表自己的觀察結果,發現:女性婚後除了工作,還得承擔家事、照顧孩子的責任,於是乎異口同聲說:「結婚?好累喔!」
  在我教學生烹飪課時也發現:男同學通常煮得歡天喜地,女同學卻大嘆烹調時間太久!原來上烹飪課時,如果沒有特別叮嚀「不准偷吃!」女同學多半認份地洗菜、煮菜,菜一上桌,卻是男同學爭相嚐鮮,等到女同學收拾好就位,桌上的菜已經所剩不多。男同學以嬉戲旁觀的態度上課,將「操作」都丟給女生,難怪女同學覺得做家事太累、太麻煩,長大後最好不要結婚。
  工業社會,人們即便因應外出工作、讀書,多在外面採買或外食,張羅或擔心家人的餐食還是普遍被認為是女性的事,因為男性沒有意願分擔、或是沒有知覺自己應該分擔家務,已經導致許多年輕女性不想結婚、不想生子,連帶造成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男女對家事的觀念不同,不僅容易引起夫妻衝突,也造成婚姻不合的導火線。

 

愛家總動員共同分擔家務事
  現代社會雖然高唱男女平等,卻還是常常以男人買的房子、用的家具、開的車子,來評斷這人是否成功;對婦女的評斷,則是依她在家事處理、養育兒女、協助丈夫上是否有成就而論定。事實上,職業婦女的比率不斷成長,相對分擔了家庭經濟,在操持家務的時間卻沒有減少多少,再加上很多婦女把家事做得好不好當作自己和別的女人的成績單,不但造成婦女壓力來源,也使得職業婦女必須蠟燭兩頭燒。也就是說,除了家務分工以外,刻板化性別分工的概念,和家人或外人對家事要求的標準,也往往令婚後的女性吃不消。
  家事是家庭生活需求而產生的勞務,希望穿乾淨的衣服保護身體,所以需要洗衣服;希望吃東西餵飽肚子讓身體有活力,所以要煮飯。許多母親因為愛家,攬了大部分的家事。但是,隨著經濟不景氣,許多人害怕被炒魷魚,到了週末仍然加班工作,相對壓縮家庭時間,回到家,大家都累了,如果還是由母親承攬大部分的家事,或是以挑剔的眼光審核家事做得好不好,只怕母親不累得失去笑容才怪!!換個角度想,這樣的母親是否也有點霸道,為何不讓大家一起愛家,一起分擔家務事?!
  研究發現,男人不愛做家事,是因為第一次做就被妻子挑剔。可見,除了想辦法邀請大家一起來,女性還要學習降低一點家事標準,和家人形成共識才不會嚇跑願意靠近分擔家務工作的家人。

 

凝聚愛心創意讓做家事變得快樂
  有位先生表示,他做家事的尺度是只負責到按電鍋的開關。他的聰明妻子決定改變烹調的方式,一次做完一週的菜飯,分裝到餐盒中入冰箱冷凍,請先生、孩子要吃的時候拿出來蒸熱吃,所以,她一星期只需要下廚一次。也許其他人聽到立刻聯想到食物新鮮、保存等問題,但是和家庭衝突比起來,這個問題,也許是較小的問題。這個例子說明:要讓全家人甘願做家事,除了可以把家事列表,在家庭會議中請家人各自認領自己擅長的項目,發揮家事創意外,更要降低標準,力行簡單原則,才比較可能事半功倍。
  如何讓家事變得輕省?是否以電子科技產品取代?洗衣機的發明的確讓洗衣省時又省力,但是生活水準提高,相對卻使家事標準也跟著提高了。過去人們穿著鞋子進屋,所以只要掃地即可,現在大家習慣脫鞋進屋,居家清潔標準提高了,除了掃,地還需要拖,於是拖地變成例行家務,因此科技進步,未必能減少家事的份量。對於做家事,比較務實的還是:全家一起來!!
  家人像連體嬰,牽一髮動全身,家事無人分擔,全由媽媽或妻子一人承擔,長期勞累下很容易失去笑容,心情低落,家庭氣氛也會隨之陰霾;因此,愛家,就要全家總動員分擔家事,共同討論家事標準,再按個人能力、方式完成任務,不但能培養家人感情與凝聚力,更能讓做家事成為愛家總動員的創意歡樂時光。

編按:講員鄭忍嬌,目前擔任台北市成功高中秘書、於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博士班進修中。

 

(本文整理自宜平主持,每週日播出的「永恆的財富」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