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室】

準備考試,請自己做計畫,找重點!

彭菊仙 Chu-Chu 媽咪
(曾任電視節目監製、記者,現為全職媽媽兼作家)

 
  孩子愈大,愈不能幫孩子讀書,而是要幫他們培養能夠自己讀書、自己做計畫、擁有自我監控的能力。讀書考試是一輩子的事情,每次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讀書的法則永恆不變。
 
  孩子低年級時,課程簡單,內容簡短,除了國語新學的詞語,其他科目幾乎都是一點就通的常識,孩子很難體會什麼叫做「用功讀書,好好準備考試」,而且也搞不清楚自己要複習什麼、如何複習,多半都是考試前一、兩個晚上由媽媽帶領,邊複習邊考問,臨時抱佛腳,也能輕輕鬆鬆拿個九十幾分。
 
  進入中年級,準備期中考、期末考開始有了一點難度。我拿出四年級的課本一看,天啊!已經不是我這個媽媽隨便翻兩下就能充當家教的內容了,真的必須徹頭徹尾好好研讀一遍,才能全盤理解。國語出現許多課外題,數學不論數字、理解的程度都龐雜起來,社會、自然、健康、英文也開始需要記憶背誦,到了考前一、兩天才開始感受考試的氣氛,恐怕母子都會神經崩潰!
 
 
不當孩子一輩子的家教


還記得孩子一、二年級時學什麼,我就一定會什麼,第幾課的課文在講些什麼、有什麼關鍵的生字詞語我都一清二楚,所以孩子懵懵懂懂沒關係,大小考試皆可由我擔任老師兼書僮,絕對搞定。

眼前中年級的所有課本一字排開,每一科都洋洋灑灑,每一課都加深加廣,我的腦子不禁出現一個大問號:我還能像低年級那樣,充當孩子的家教,幫他們逐科逐課逐字複習嗎?

不!這種方式一定得停止。

七、八歲的孩子也許搞不清楚考試的意義是什麼,複習需用什麼方法,但是中年級的孩子,尤其到了四年級,不僅要搞清楚書本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掌握讀書的方法,以及準備考試的方法,就像切斷臍帶一樣,這些事情要逐漸交回到他們自己手上,媽媽不可能像個百科全書外加中英文字典,永遠幫他們搞定一切。期末考前兩、三個星期,我畫了一張表格,把日期、科目填上,至於每天該有什麼進度、如何安排,就請孩子自己琢磨。

「十五分鐘之後,請把這張表填好,每天不要排太多,也不用每天都複習所有科目,尤其是要記憶的科目,一天一項比較好!試著自己排進度,考前兩天所有的東西都得複習過一遍!」

我國中時非常善於做讀書計畫,尤其是聯考前一年開始,做了月計畫、週計畫,每個項目執行完畢,還會自己打一個勾。每天念書前,首先做的事就是「時間安排」,看看明天要交什麼作業,要考什麼科目,花個三、五分鐘想一下該如安排接下來的時間,估計每個項目需要的時間,即使是龐雜的歷史、地理等科目,也會按照模擬考的進度,自行安排讀書計畫,所以自始至終都不會心慌意亂,而是按部就班、紮紮實實按照進度複習。現在孩子們中年級,我還可以引導在考前兩、三週進行讀書計畫,並且畫了一張空白表,他們只需要填妥要複習的進度。

希望進入高年級之後,這些事情不再需要假手於我,畢竟將來要學習的東西愈來愈多樣、愈來愈深,媽媽的主要角色不是家教老師,照顧全家人的食衣住行拉撒睡、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快來不及,哪來的三頭六臂幫三位公子哥兒讀書?


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任務


打開書本後,又該如何下手呢?猶記得孩子們剛碰到自然社會這些新鮮的科目時,就愣在書桌前,問我該如何複習?我拿來課本一瞧,想也沒想,就霹靂啪啦幫他們畫好重點。進入四年級,我重新思考「畫重點」這個問題─讀書就是要懂得掌握重點,尤其是準備考試時,如何「抓重點」是關鍵。

於是我決定,要讓孩子學習自己找重點:這一課的主旨何在?主要觀念是什麼?用了哪些實例來說明?學會畫重點是一個必備的能力。目前我還可以輔佐孩子們畫重點,也就是看看他們畫的是不是真正的重點,有沒有遺漏之處?但是進入高年級之後,這些就是最基本的讀書態度,除了畫重點,還要學習在空白紙張上,用「樹狀圖」重新整理一次自己讀到的重點。

小時候幫忙讀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分數,而是從親子共同複習功課的過程中,讓孩子逐步熟悉複習功課的要領,就像小時候一邊餵他們吃飯,幫他們穿衣,也同時傳授步驟方法,絕非永遠幫他們做到最完美的地步。

或許因為孩子懵懂無知,少畫了一段重點,失掉一些分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反而能讓他們更加清楚掌握重點的要領。孩子愈大,愈不能幫孩子讀書,而是要幫他們培養能夠自己讀書、自己做計畫、擁有自我監控的能力。讀書考試是一輩子的事,每次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讀書的法則是永恆不變的。父母不應該愈當愈累,如同大自然的生物法則,世上絕對沒有餵哺一生的母體,因此一定要一方面傳授心法,一方面找時機逐步放手。


(本文取自「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關鍵幸福力」一書)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