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家】

聖經中的家庭

拿俄米、路得和波阿斯


周玖玫 主講、整理 / 編輯室 節錄


一般人提到婆媳關係,多數是負面的,難怪年輕人結婚後多不願與長輩同住,免得造成婆媳失和。這次要介紹聖經中有名的婆媳拿俄米與路得,她們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扶持,成為美談。


婆媳相依為命攜手歸故鄉


拿俄米和路得的故事發生在士師時代 (士師是指上帝為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外邦人的欺壓而興起的領袖)。猶大人以利米勒因為故鄉伯利恆有饑荒,帶著妻子拿俄米及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後來以利米勒死在摩押,兩個兒子相繼娶了摩押女子為妻,沒想到命運多舛,兩個兒子又相繼過世,留下拿俄米和媳婦路得與俄珥巴相依為命。

當拿俄米聽到故鄉物產豐饒,決定回故鄉生活。雖然她遭遇困難,卻不怪罪是媳婦帶來厄運,反而力勸媳婦再找個理想伴侶嫁了。俄珥巴哭哭啼啼告別婆婆回去娘家,路得卻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相信這是拿俄米持守美好的見證,使媳婦認定婆婆信仰的獨一真神,願意攜手共赴前程。


路得在近親的麥田拾麥穗


回到故鄉後,路得體貼婆婆年邁不能操勞,就懇求准她去田裡拾取農夫收割時故意留下讓窮人可以拾取的麥穗。沒有想到她走進公公以利米勒族人波阿斯的田。她在烈日下辛苦的彎腰揀拾麥穗,她的謙卑、單純、孝順,引起麥田主人波阿斯的注意。

波阿斯年長路得許多,他敬畏神、充滿憐憫與恩典、口中常說鼓勵人的話語。他知道路得是親屬的遺孀,感到更有責任要照顧她,暗暗交代僕人要善待她,多留些麥穗讓她拾取。

路得對波阿斯的恩慈憐憫存心感恩,她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相對於社會中那些因為受苦或處於弱勢的人,在自卑、自憐、自艾下,憤世嫉俗、怨天尤人,認為別人付出是理所當然,路得表現的是不卑不亢,她知道自己的身分,因此以謙卑感恩的心,接受波阿斯安慰慈愛的話和幫助,相信這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上帝牽紅線促成一對佳偶

當時的社會對猶太男性有一個文化律例,就是當他的兄弟娶妻後過世,膝下無子繼承家產時,他有責任娶回他已故兄弟的妻子(寡婦),一方面讓寡婦可以贖回前夫的田地,另一方面當他和寡婦生的長子要歸已故的兄弟,以繼承產業。萬一死者沒有兄弟,他的遠親就要履行這個義務。

路得對於這些傳統文化並不知情,但是拿俄米知道路得在還是單身的親族波阿斯的田中拾麥穗,為上帝掌管一切而感恩,並相信凡事有祂的美意。於是叮嚀路得只在波阿斯的田裡拾穗,免得受欺負。她更一步一步教路得如何向波阿斯表示,希望他能負起至近親屬的責任,願意和她結婚。路得因著信任婆婆總是為著她的好處,便順服去行。

某天夜裡,她偷偷進入波阿斯在麥田裡搭的帳棚,躺臥在他的腳旁。半夜波阿斯醒來,驚訝發現有人躺在腳旁,他問明原因後,被路得對婆婆的孝心,及她願意遵守猶太人的傳統而感動,決定負起族人的責任,於是說出:「女兒啊!願你蒙耶和華的賜福,你末後的恩比先前更大…」

孤男寡女共處一室,波阿斯大有機會欺負路得,但是他敬畏神、遵守律例,不侵犯路得;路得則是保守己身、照顧婆婆、不和年輕男性交往。他們並非沒有情慾上的需要,但是他們潔身自愛,為要得神的喜悅,令人激賞。


溫柔的雙手安慰孤兒寡婦

這故事的結尾是上帝賜福拿俄米、路得和波阿斯,波阿斯迎娶路得後,路得生了一個兒子俄備得,是大衛的祖父、耶西的父親,耶穌基督的家譜從他而出。上帝在動盪的時代仍看顧敬畏祂的人,不僅照顧孤兒寡婦、流離失所者,譏荒、死亡、孤苦和漂流,都無法阻擋祂的心意與計畫,祂創造宇宙,在歷世歷代中掌權,如同詩歌所歌頌的:「有一位神,有權能創造宇宙萬物,也有溫柔雙手安慰受傷靈魂,有一位神,有權柄審判一切罪惡,也有慈悲體貼人的軟弱,有一位神,高坐在榮耀的寶座,卻死在十架挽救人墮落,有一位神,我們的神,唯一的神,名叫耶和華,有權威榮光,有恩典慈愛,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本文整理自周玖玫主講的「與聖經有約---聖經中的家庭」節目,請上佳音網站精華區點選收聽)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