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執導的一部中國劇情片,賈導演的電影往往聚焦在社會的小人物身上,以最真實的情感去記錄下眾生臉譜。本片在2015年第68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榮獲提名,第52屆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和最佳原著劇本獲獎。賈樟柯為《山河故人》分為三個時段--1999年、2014年和2025年有如走訪「過去、現在和未來」。賈導在電影中一改過往許多導演擅用「電影色調」區分的「過往和現在」。他卻以銀幕畫幅比例的不同代表時間的更迭---1999年採用了DV機的4:3畫幅,以凸顯當時時代氛圍;2014年的部分,呈現這幾年的紀錄片素材,符合當代採用16:9的畫幅;未來的2025年,選用了2.35:1的寬畫幅,創意十足。
.
我們特邀請曾榮獲台大文學劇本獎的台大戲劇系大三學生彭詩涵來導讀本片時,她自小家學淵源,熱愛電影戲劇,雖然詩涵年僅20歲,對自己喜愛的電影《山河故人》--「跨越1999—2025年時間、中國大陸和澳洲來往空間」,她卻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似乎詩涵這位影癡,電影讓她超齡成熟。首先她簡介《山河故人》一女二男三角戀情,隨著歲月延伸的故事,並剖析導演的巧思創意。另外,她揣摩導演在影片中因時代的社會變遷,「移民和科技」影響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變化,其梗概如下:
1. 我們身處劇烈動盪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容易聚少離多,究竟該如何去面對身邊的人漸行漸遠?
2. 如果人可以重新選擇,你認為自己是否仍然有辦法堅持自己所選?
3. 您是否有過離鄉背井的經驗?獨自一人在外對家鄉的懷念,會是什麼樣的情感呢?
4. 我們都知道要不畏懼世俗的眼光,可是,當面對最真實、最赤裸裸的自己時,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無畏?
5. 回想起自己的親人,還記得已經多久沒有好好的坐下吃一頓飯了呢?
6. 2025年,在澳洲只會說英文的到樂(DOLLER)和母語中文的父親十分疏離,但和婚姻挫折的中文老師米婭(張艾嘉 飾)卻是忘年之交。到樂渴望脫離父親的掌控,期待獲得「自由」;同時渴求「母愛」的溫暖,戀母情結的滿足。「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你覺得自己人生中的路,因為哪些人的陪伴而燦爛?
7. 橫跨了二十五年的時空,也是社會變遷影響人們生活轉變最大的二十五年,身處其中,您對這二十五年世界上的改變有什麼感觸?
8. 賈樟柯導演用溫柔的敘事,控訴著令他失望的社會現況,多年的移民生活讓人忘記了自己從何而來。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聰明的」奔往更有前途的未來,還是像濤兒一樣,堅定地守在自己珍重的家園默默牽掛?
總之,若25年的光陰,物質生活雖日益進步,親情友誼卻日漸冷漠,快樂指數亦與時漸退。所以,賈導最後落幕在步入中年之後的女主角濤兒在河邊的翩然「獨舞」,何嘗不是惦念反璞歸真的「過去」呢! |